《地球物理学报》稿约
本文关键词:《地球物理学报》稿约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球物理学家 交叉学科 地球物理研究 基础研究成果 固体地球物理 海洋地球物理 中国科学院 应用地球物理 密切相关 高质量
【摘要】:正《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地磁和空间物理、大气和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论文,中文版为月刊,在国内外发行,并由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联合会(简称AGU)同步发行英文网络版,作者和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地球物理学、地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1主要栏目1.1学术论文报道我国以及国际地球物理各分支学科及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以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1.2综述或评述介绍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和相关交叉学科在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或评述.1.3研究短论快捷报道地球物理学领域和相关交叉学科某项研究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或主要结论,或重
【分类号】:+
【正文快照】: 《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地磁和空间物理、大气和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论文,中文版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地球物理学报》稿约[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2 ;《地球物理学报》稿约[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3 ;《地球物理学报》稿约[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4 ;《地球物理学报》稿约[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5 ;《地球物理学报》稿约[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6 ;《地球物理学报》稿约[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7 ;《地球物理学报》稿约[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8 陈洪鹗;;中国当代地球物理学的开拓者——曾融生[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04期
9 布兰热;勃罗茨基;金维权;;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代表大会简介[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2期
10 傅承义;;对一个地球物理译名的商榷[J];地质论评;196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晔;滕吉文;;随县-常熟断面的上地幔结构[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王广福;;缅怀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教育家傅承义先生[A];辉煌的历程——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周年专刊[C];2007年
3 苏宏;孙克忠;滕吉文;魏计春;;山东聊城-潍坊-荣成地区深部构造[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姚陈;王培德;陆玉美;陈运泰;;大同地震横波分裂随时间的变化[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张晁军;Cinna Lomnitz;马丽;石耀霖;;墨西哥2001~2002年慢暂态形变事件的物理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青藏高原研究室SCI论文首页[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度学术论文汇编[C];2010年
7 魏计春;滕吉文;孙克忠;苏宏;;中国山东聊城——潍坊——荣成地区地壳结构[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孔祥儒;李宗舜;张建军;牛青坡;;随县-启东地带电性结构及与郯庐断裂的关系[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9 孔祥儒;张建军;焦承民;;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深部电性结构[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吴忠良;周公威;;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忠和;世界74实验室氚测试比对排名第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2 小兵;川西藏东地震探测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电子报;2000年
3 司徒瑜 徐丛荣;重视盐环境理论与前期开发研究[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罗文启;举办高密度电法仪知识讲座[N];中煤地质报;2009年
5 常石;翡翠是如何形成的[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陈宜瑜;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N];中国气象报;2006年
7 曹南燕 徐燕;地球物理,为重大工程无损勘查[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8 曹戈 汤韫琛;人类能否预测地震[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夏华旺 杨仕省;玉树反思:测不准,报不报?[N];华夏时报;2010年
10 王卉;重振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地位[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冰;光学地震测量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诚刚;孔隙介质动电耦合系数及渗透率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笋;类乌齐—玉树—玛多剖面地壳结构的重力反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2年
3 何柯;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地体电性结构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郝春月;IMS兰州台阵勘测数据处理与台阵设计[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5 隋波;台湾岛以东海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构造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王迪;地震勘探中有关数学近似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张巍;激电法常用装置供电电极不同位置对观测数据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刘程;浊积岩储层物性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陈后华;四川黄龙转花池温泉稀有气体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荆磊;白垩纪松辽盆地嫩江组一段硫地球化学与古湖泊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242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4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