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余震序列参数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余震序列参数稳定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ETAS模型 余震序列 稳定性分析 门源MS.地震
【摘要】:采用时间序列的"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对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序列参数进行估计。选用截止震级MC=ML1.0对门源地震余震序列整体的参数进行连续滑动拟合。结果表明:在主震发生后的早期阶段,α值有明显的不稳定变化,震后3天稳定在1.0~1.4;p值在震后第1~6天由0.98逐渐上升到1.77,其后逐渐下降到1.42,最后相对稳定在1.1~1.3;b值则在震后早期有缓慢升高的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由0.77增至0.82,其后稳定在0.81~0.82。门源M_S6.4地震后的早期阶段震源区的应力积累水平逐渐减弱,在序列衰减逐渐减缓的过程中,伴随着激发次级余震能力减弱的现象。
【作者单位】: 青海省地震局;
【基金】:2016年度震情跟踪定向任务“青海地区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研究”(2016010133)资助
【分类号】:P315
【正文快照】: 0引言中强地震发生后,不同构造区域、序列类型、主震的震源机制类型、震源区局部构造应力水平以及大地热流等地球物理特征都可能表现为序列参数的显著差异(Kagan et al,2010),且余震序列的衰减特征和激发余震的能力可通过序列的统计参数来表征,因此,获得准确可靠的地震序列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Moreno;A.M.Correig;J.B.Gomez;A.F.Pacheco;邵辉成;;一种复杂的余震序列模型[J];世界地震译丛;2003年01期
2 张林;杨武年;冯茵;;汶川地震余震序列时空格局分析[J];测绘;2013年05期
3 王婷;马丽;李勇;黄建平;;改进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J];中国地震;2006年03期
4 沙海军;刘冬英;;汶川8级地震余震序列的分形特征及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11期
5 刘赛君;通海地震余震活动与发震机理——利用余震序列的一种尝试[J];地震研究;1983年02期
6 王碧泉,王春珍;余震序列的时空特征[J];地震学报;1983年04期
7 范增节,牛志仁;余震序列分维特征的初步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1990年04期
8 刘维贺,肖丽珠,姚同福;1990年10月20日景泰6.2级地震余震序列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3期
9 吴培稚,刘文龙,陈宇卫;用不等间距统计法对唐山余震序列的研究[J];地震;1996年03期
10 秦嘉政,钱晓东;丽江地震余震序列分维的时间活动图象[J];中国地震;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正;严锋;沈旭锋;刘文学;;封闭爆炸余震序列事件频度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周蕙兰;;对余震序列时间特征的初步解释[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陈翰林;赵翠萍;周连庆;陈章立;;芦山余震序列精定位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陈晨;胥颐;;芦山7.0级强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重新定位[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郑钰;刘莎;姜旭东;徐志强;田宝峰;杨建思;;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房立华;吴建平;吕作勇;王未来;王长在;杨婷;蔡妍;;芦山地震余震序列精定位及其发震构造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陈晨;胥颐;;芦山M_s7.0级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4年
8 谭毅培;陈继峰;曹井泉;邓莉;;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余震序列时域衰减特征分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9 王伟涛;王宝善;;汶川地震余震序列中重复地震的聚类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林碧苍;张天中;吴忠良;;昆仑山口西M_w7.8地震余震序列的性质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安华;康定余震序列衰减正常[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军;用余震序列的数字地震资料对卢龙地区活动构造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包丰;大陆地震快速准确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韵;震源机制和余震序列在地震应急烈度快速判定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2 陶静;主余震序列作用下SDOF体系的增量损伤与抗倒塌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温卫平;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损伤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邬成栋;用近源数字化资料对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应力场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本文编号:1263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6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