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香子沟榴辉岩相变沉积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本文关键词:北祁连香子沟榴辉岩相变沉积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榴辉岩相变沉积岩 锆石 U-Pb定年 Hf同位素 北祁连
【摘要】:榴辉岩相变沉积岩普遍分布在北祁连HP/LT变质带中,在HP/LT变质带的西段香子沟地区,变质沉积岩的矿物组合为石英+多硅白云母+石榴子石+绿帘石±蓝闪石±绿辉石(+金红石+锆石)。利用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地质温压计获得变沉积岩的峰期变质温度为448~467℃,压力为2.0~2.2GPa。锆石SHRIMP和LA-ICPMS U-Pb测试结果显示,碎屑锆石核的年龄分布在532~2700Ma之间,大部分集中在中元古代和晚古元古代之间,显示原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古元古代岩石。2个样品的变质锆石边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95±7Ma(MSWD=0.63)和496±7Ma(MSWD=5.6),代表了榴辉岩相变质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榴辉岩相变沉积岩的原岩形成于以陆缘碎屑为主的活动大陆边缘或弧前环境,在早古生代洋壳俯冲过程中,通过俯冲剥蚀作用被卷入到俯冲带深部,与所包裹的基性岩(榴辉岩的原岩)一起发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并快速折返至浅部。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80;4127221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4078301、12120115027001)联合资助
【分类号】:P588.3;P597.3
【正文快照】: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1.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2.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春,吴淦国,陈柏林,舒斌;甘肃北山榴辉岩的变质历史[J];地球学报;2002年01期
2 龙桃成;四姑墩~七里坪地区榴辉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5年03期
3 程昊,陈道公,周祖翼;黄镇低温榴辉岩中石榴石成分分带的扩散动力学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4 高天山;郑永飞;陈仁旭;;大别造山带黄镇榴辉岩矿物不同类型地质温度计应用和对比[J];岩石学报;2006年07期
5 董永胜;李才;;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地区发现榴辉岩[J];地质通报;2009年09期
6 D.A.Carswell.Blackie;Glasgow;高坪仙;;榴辉岩相岩石[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1年03期
7 葛宁洁;沈洁;李曙光;刘德良;张志敏;;苏北东海—胶南日照两种不同成因榴辉岩的P—T轨迹及构造意义[J];安徽地质;1993年01期
8 亓润章,郑济林,钱雪明;苏胶地体内榴辉岩的成因环境探讨[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6年Z2期
9 张泽明,杨勇,张建新;阿尔金西段榴辉岩中石榴石的成分环带及其动力学意义[J];科学通报;1999年16期
10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江来利,周存亭,吴维平;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分布与变质温压条件[J];地质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退变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新;苏文;周强;马春丽;;西南天山榴辉岩中金红石相变及含水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建新;孟繁聪;杨经绥;;柴北缘鱼卡榴辉岩的变质变形演化[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旭平;吴元保;舒桂明;;大别超高压变质期后榴辉岩相蓝晶石-石英脉中硬柱石分解的岩石学研究及流体活动意义[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古晓锋;刘贻灿;;北大别罗田超高压榴辉岩折返初期减压熔融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高天山;郑永飞;陈仁旭;;大别造山带黄镇榴辉岩矿物不同类型地质温度计应用和对比[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魏春景;张景森;周喜文;娄玉行;;大别山西段超高压榴辉岩峰期条件与早期退变历史[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彭练红;;“罗田穹隆”中的下地壳俯冲成因榴辉岩及其地质意义[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郑永飞;高晓英;高天山;陈仁旭;;大别造山带低温/超高压榴辉岩地质温度计应用检验[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海军;金振民;欧新功;金淑燕;余日东;;超高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对岩石磁化率的影响[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章军峰;榴辉岩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2 翟庆国;藏北羌塘中部榴辉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3 陈亮;柴达木北缘榴辉岩类的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3年
4 张安达;阿尔金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06年
5 盛英明;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中的水[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陈伊翔;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深熔作用: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维盛;大别山地区榴辉岩中主要矿物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娄玉行;桐柏山地区榴辉岩与石榴角闪岩的变质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3 于胜尧;北祁连俯冲—增生杂岩的组成及变质变形历史[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4 李金平;北祁连榴辉岩相变沉积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叶建国;苏鲁仰口地区辉长岩深俯冲过程中的矿物相转变及变质演化P-T-t轨迹[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274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7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