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效应及成岩差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本文关键词:尺寸效应及成岩差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摘要】:为研究三维边坡尺寸效应及在不同成岩区域岩性差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边坡走向长度L与高度H之比(L/H)与三维边坡稳定性的关系,以及不同成岩条件下边坡稳定系数的降幅差异。结果表明:随着L/H的不断增长,边坡稳定系数呈负指数规律递减,当L/H4时,稳定系数下降的幅度较大,并逐渐放缓;当L/H≥4时,稳定系数开始趋于稳定;当L/H≥7时,稳定系数已与L无关。不同区域的边坡稳定性受L/H的影响呈现一致的下降规律,且边坡稳定系数降幅与成岩强度呈负相关。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211B08)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0引言边坡的变形与破坏大多属于三维破坏,而目前大多采用的二维稳定性分析并不能反映边坡真实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情况。因此,边坡稳定性分析也由二维逐渐转向三维,由静态逐渐转向动态,以考虑边坡的时效性。三维数值模拟中,建立的计算模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可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云龙;周勇;黄栋;;地震和降雨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6期
2 薛新华;姚晓东;;边坡稳定性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3 谢特华;李祥云;;模糊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判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6期
4 周宏磊;;对“关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几个问题的讨论”讨论的答复[J];工程勘察;2008年12期
5 何晖宇;李春雷;;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现状[J];交通科技;2008年S1期
6 张先亮;;深圳某既有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岩土工程界;2008年05期
7 张先良;李夕兵;;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2期
8 冯少杰;孙世国;段伟国;姚爱敏;;边坡稳定性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9年02期
9 李克钢;侯克鹏;李旺;;指标动态权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10 汤革亮;;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方法[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毅;茅献彪;李三寿;李益焕;;边坡稳定性的试验研究[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2 曹庆林;;边坡稳定性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的灰色理论分析[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3 刘雄;;天然土石堆积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新分析计算方法[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4 郑宏;;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严格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5 侯晓亮;谭晓慧;;灰色关联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6 刘高扬;郑文博;李耀基;蔡永昌;;基于流形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王旭华;陈守煜;陈雄;;边坡稳定性主客观权重模糊模式识别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边亚东;张玉国;祝彦知;;边坡稳定性分析集成系统的实现[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吉同元;胡光伟;;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左双英;李景阳;梁风;陈筠;;贵阳市人工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沐宇;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小强;最小势能原理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4 王军;多重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胜利;风化和降雨作用下软岩边坡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席本强;废弃矿山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及加固防渗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武亚军;基坑工程中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及边坡稳定性的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杨红坡;基于再生核质点法的地基承载力及边坡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栋;冻融循环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吴玺;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的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振玉;基于应变信息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和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郭炜晨;地下工程开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评价[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5 柴新;大连大巴山东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董建华;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7 王新国;基于三维PLAXIS的降雨影响下边坡稳定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尚正祥;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方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关成立;基于敏感性及可靠性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梅;基于案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评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76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7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