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年

发布时间:2016-10-04 17:28

  本文关键词:金沙江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其对梯级水电站工程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年

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水沙灾害

李义天  邓金运  孙昭华  

【摘要】:正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基础的条件.由于长江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不协调问题,造成了目前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体现为森林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减少,水面生态效应减弱等.由此引发的后果是洪灾与泥沙灾害加剧.进入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防洪形势越来越严峻,“小流量高水位”的现象频繁出现.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破坏是造成江河洪水泛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长江上游由于滥

【作者单位】:
【分类号】:X171
【正文快照】:

一、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基础的条件。由于长江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不协调问题,造成了目前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体现为森林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减少,水面生态效应减弱等。由此引发的后果是洪灾与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长安,殷鸿福,陈德兴,王波;长江中游的防洪问题和对策——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启示[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刘毅,张平;长江上游流域地表侵蚀与河流泥沙输移[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5年01期

3 倪晋仁,王兆印,王光谦;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1999年05期

4 景可,李凤新;泥沙灾害类型及成因机制分析[J];泥沙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天,张为,孙昭华;河道泥沙淤积对洪灾风险评估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5期

2 金德生,师长兴,陈浩,张欧阳;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3 金德生,师长兴,陈浩,张欧阳;流域系统的泥沙灾害类型及其划分原则[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4 贺清云,朱翔;三峡工程建设背景下的洞庭湖区治水方略探讨[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5 李长安;长江洪水资源化思考[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李长安,郭广猛;试论地质学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和意义——兼论长江防洪策略[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7 赵艳;关于长江中游洪灾问题的思考[J];地学前缘;2000年S2期

8 何政伟;黄润秋;许向宁;赵银兵;吴柏清;许辉熙;张雪峰;张瑞英;;金沙江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其对梯级水电站工程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9 周胜军,毛明志,周爱萍;关于治理长江中下游洪水的初步探讨——为彻底根除长江中下游的洪灾献一策[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李香萍,杨吉山,陈中原;长江流域水沙输移特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政伟;黄润秋;许向宁;赵银兵;吴柏清;许辉熙;张雪峰;张瑞英;;金沙江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其对梯级水电站工程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书彦;滑坡侵蚀及其动力学机制与定量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2 王飞;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的定量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茂田;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沙与现代河床地貌耦合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道喜;长江中游洪灾成因及防治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范继辉;梯级水库群调度模拟及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6 黄湘通;长江流域宇宙成因~(10)Be与地表侵蚀速率估算[D];同济大学;2006年

7 邓金运;流域水沙输移模型及其在长江上中游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3年

8 张为;水库下游水沙过程调整及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9 许宜北;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遥感与核素示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牧振伟;内陆性金沙河流非恒定一维和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2 吴月英;长江中下游干流悬沙级配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霍勇峰;长江中游江湖关系变化及疏浚对防洪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5年

4 刘景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盐分析与水沙调度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洪桢华;基于3S技术闽江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6 张立;健康长江水域生态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初步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王海霞;防洪工程促进沿江经济发展的效益量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长安,张玉芬;中国主要水系贯通和洪灾形成的地学因素分析[J];大自然探索;1997年01期

2 窦国仁,董凤舞,窦希萍,李禔来;河口海岸泥沙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晨光;;如何实现绿化林业的持续发展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2 俞根连;;为濒危野生动植物撑起保护伞[J];浙江林业;2011年07期

3 钟林生;黎剑;;生态旅游在中国[J];生命世界;2011年07期

4 李录玲;刘文具;李亚峰;;保定市地下水资源状况及保护对策[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S1期

5 文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6期

6 郝秀东;欧阳绪红;谢世友;石胜强;李林立;罗伦德;;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关系[J];地理科学;2011年06期

7 纪艳伟;刘海波;;浅析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8 詹生敏;;红石谷景区旅游开发规划方案解析[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9 杨霄;;高速公路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及对策[J];青海科技;2011年04期

10 王海龙;;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天;邓金运;孙昭华;;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水沙灾害[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韩勤;刘新宇;杜宏志;;我国湿地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探讨[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文东;;以爱的名义——罗红的摄影与环保[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4 达良俊;杨永川;陈燕萍;;上海大金山岛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李军;王江萍;徐轩轩;;规划中的功能秩序与自然生态环境[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6 王俊杰;;关于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的若干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刘智;;审美与自然生态环境[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8 鲍展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认识[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9 林少玉;;家庭生态环境与儿童健康成长[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10 王育军;;自然生态气候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枫;[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记者 王湖录;[N];钦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殷斌;[N];银川晚报;2011年

4 ;[N];湄洲日报;2011年

5 邸永江;[N];石家庄日报;2009年

6 孙爱霞;[N];青海日报;2009年

7 姜小莉 沈戈;[N];常州日报;2010年

8 段忠柏 记者 孔凡超;[N];九江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良才 张志丽 通讯员 郭庆 张森林;[N];晋中日报;2010年

10 见习记者 赵杨 记者 徐林 通讯员 粤学宣;[N];南方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金运;流域水沙输移模型及其在长江上中游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3年

2 李高金;黄河南徙对徐淮地区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丽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环境问题研究(1960年—今)[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力斐;非洲人口增长与环境退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骏锋;淮河流域工业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孔繁磊;伊春主要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评价及开发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5 鲁婕音;浅析孝感市农村生态环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高文文;生态导向下的江南水网地区村镇人居环境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7 霍燕;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贫困问题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仵海成;景观规划设计中环境生态学原则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自冬;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殷正雄;水资源及其变化的区域环境影响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金沙江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其对梯级水电站工程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1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