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刚果盆地碳酸盐岩盐筏体沉积规律
本文关键词:下刚果盆地碳酸盐岩盐筏体沉积规律 出处:《石油学报》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酸盐岩盐筏体 地震相演化序列 帚状结构 原地顶隆 偏移旋转 下刚果盆地
【摘要】:基于盐筏活动过程中对古地貌和局部可容空间的影响,产生了对上覆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和地层展布样式的控制作用这一认识,通过对下刚果盆地A区块内碳酸盐岩盐筏体钻井岩相、沉积相与地震相特征分析,对盐筏体内部碳酸盐岩沉积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区块盐筏体内共发育A型、B型和C型3类地震相,从盐筏活动初期至晚期,盐筏体内部地震相垂向上呈现C型—B型—A型演化序列。2C型地震相表现出不规则状杂乱反射、弱振幅、连续性较差的特征,为盐筏活动初期产物,主要为泥灰岩非储层相;A型地震相具有席状、强振幅、中—高频率、连续反射特征,为盐筏活动晚期产物,沉积稳定分布,以颗粒滩与砂质碎屑滩为特征,二者均是盐筏活动程度较弱背景下的沉积产物;B型地震相在盐筏强烈活动中形成,由蠕虫状、中等振幅、中—高频率、断续状的B1型地震相、层状、中等振幅、低频、连续反射的B2型地震相以及席状、中—弱振幅、中—高频率、连续反射的B3型地震相三者组合而成。3横向上表现出B1型—B2型—B3型—C型演化过程,由盐隆高部位向低部位依次呈现高能颗粒滩相向滩间海相转变的过程。4周期性"滑脱-沉积"作用下,形成盐筏体内以B型地震相为代表的帚状地层展布样式;根据盐隆高部位位置变化,盐筏体内常形成"原地顶隆型"和"偏移旋转型"2种沉积形态,主要体现在高能颗粒滩相带的空间叠置与迁移方向差异。碳酸盐岩盐筏体作为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构造-沉积演化阶段产物,其发育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盐筏体的形成过程不仅是储层建造的过程,而且常形成良好的油气运聚系统,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作者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30-00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京直地区第三届青年科技与管理创新研究活动课题(JZTW2015KJ07)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引用:张彪,于水,李红,郝立华,刘小龙.下刚果盆地碳酸盐岩盐筏体沉积规律[J].石油学报,2016,37(3):360-370.C ite:Zhang Biao,Yu Shui,Li Hong,Hao Lihua,Liu Xiaolong.Sedimentary laws of carbonate salt raft in Lower Congo Basin[J].Acta PetroleiSinica,2016,37(3):36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善芹;琚宜文;侯泉林;王世杰;肖玲玲;刘庆;武昱东;;铁氧化物在重金属元素迁移风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比及碳酸盐岩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2 文惠;;塔里木油田成功破解碳酸盐岩“肠梗阻”[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1期
3 藤贯正 ,刘松甫;用微量元素分析碳酸盐岩的古环境[J];地质地球化学;1979年03期
4 王炳章;国外碳酸盐岩地区工作方法[J];石油物探;1980年03期
5 曹慧缇 ,熊寿生;立足长期 总体规划——记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评价学术报告会[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1期
6 谭顺道;沉积碳酸盐岩及其研究对金属矿床的价值[J];地质与勘探;1981年08期
7 L.C.Silva ,项光;佛得角群岛圣地亚哥的一个大洋型碳酸盐岩火山[J];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11期
8 傅家谟;刘德汉;;碳酸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与油气评价[J];石油学报;1982年01期
9 方得源;碳酸盐岩物理性质—介电性实验研究[J];中国岩溶;1984年01期
10 陈焕疆;华南区域地质和碳酸盐岩油气普查勘探的几个问题(下)[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兵;王世杰;罗光杰;;碳酸盐岩成土作用及其上覆土层成因的讨论[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卢耀如;张凤娥;;硫酸盐岩与碳酸盐岩复合岩溶发育机理与工程效应研究[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冯东;陈多福;苏正;刘芊;;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微生物作用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吕修祥;金之钧;;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5 刘宝明;金庆焕;夏斌;;南中国海中新世碳酸盐岩的含油气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夏宗清;颜丙宏;;碳酸盐岩漏层受控压力堵漏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宏伟;张研;宋建勇;李劲松;贾志坤;;基于有限元法的碳酸盐岩强散射介质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黄捍东;罗群;林娟华;刘洪昌;万云强;;碳酸盐岩岩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建南地区龙驹坝构造为例[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撼霆;吴时国;;东沙海区深水碳酸盐岩的发育与地震识别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佟宏鹏;陈多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组构及碳同位素特征——我国古代甲烷冷泉的发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秦丽娟 唐铭;科技“慧眼”洞悉碳酸盐岩[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特约记者 高向东 付帅帅;成功破解碳酸盐岩“早衰”[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记者 李东 苏华;塔里木成功破解碳酸盐岩“肠梗阻”[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吴莉;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原油产量逾千万吨[N];中国能源报;2014年
5 记者 李东 高向东;塔里木建成首个百万吨产能碳酸盐岩油田[N];中国石油报;2013年
6 通讯员 赵贝 陈利新;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攻坚战展开[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高照;跨越式突破从哪里来[N];中国石油报;2014年
8 记者 马永;碳酸盐岩物探技术走进塔里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魏艳;技术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11年
10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裴新强;塔里木油田创先争优 党员攻坚成主力[N];中国石油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军;碳酸盐岩锶同位素选择性测定技术[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2 李石朋;碳酸盐岩风化机制的淋溶模拟及对铀钍富集作用的指示[D];南华大学;2014年
3 胡军;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李现根;延庆—怀来地区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及微亮晶碳酸盐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贾志鑫;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韩霄;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郄莹;碳酸盐岩内断裂带结构及与油气成藏[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8 李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与油气储层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艳东;碳酸盐岩超高压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彭鑫;碳酸盐岩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5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1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