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方法的煤层气富集区预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方法的煤层气富集区预测 出处:《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煤层气富集区 波阻抗反演 地震属性 融合方法
【摘要】:煤层气富集区的预测是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关键步骤,目前主要的预测方法仍然是以地震勘探为主。山西沁水盆地作为我国煤层气开发较早较成熟的区域,其地下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厚度较大、勘探程度很高,鉴于单一地震属性反演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本文通过地震多属性融合方法对该区域某区块进行了煤层气富集预测。本文首先总结了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地质和岩石物理因素,分析了含气量与煤岩弹性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实验室测的数据分析了煤岩含气量与纵横波、体积模量等的相关关系;煤层气含量的变化引起的纵波速度、密度降低范围大概在10%~16%内,这个速度变化量已经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可以分辨出来,。通过对比分析地震属性的提取方法和优选方法,选择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优选出与煤层气含量相关性好的地震属性。深入分析了地震多属性融合的方法原理,目前常用的属性融合主要方法有:多元线性回归、聚类分析和基于井旁道地震属性融合等;针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本文采用基于井旁道地震属性融合方法。地震三维数据的处理和精细解释为地震叠后波阻抗反演做了坚实基础,本文通过测井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预测了2#煤和10#煤的厚度信息,误差在10%以下;应用基于井旁道地震属性融合方法,对优选相关性最好的两种井旁地震属性及速度和密度四种因素进行融合,得到煤层气分布情况;通过钻井数据证明,预测效果精度较高。最后,对煤层厚度信息和含气量分布信息进行融合,得到了煤层气富集区的分布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民;第三届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1月在昆明召开[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1期
2 王万贵;辽宁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与煤层气的开发利用[J];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3 石新忠;煤层气: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方向[J];河南国土资源;2005年05期
4 李献水;;当前煤层气地学人才培训工作中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J];山东国土资源;2007年02期
5 刘翠玲;韩笑;王永胜;;山西省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33期
6 李晋平;杨江峰;;浅谈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8期
7 牛冲槐;牛彤;樊燕萍;;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系统思考[J];系统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8 牛苗苗;杨树旺;;中国煤层气产业化动力系统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年01期
9 孙茂远;煤层气──方兴未艾的新能源[J];科技导报;1996年08期
10 李明宅,杨坚,郭增瑞;加快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的政策思考[J];中国地质;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慎言;;正在崛起的我国煤层气产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李昕;;煤层气产业发展比较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晓英;苏现波;;关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志强;竹涛;;煤层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及抽采利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茂远;许旺;郭艺;;发展煤层气产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晓峰;;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和趋势[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明宅;王U,
本文编号:1324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2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