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巨型滑坡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1:25

  本文关键词: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巨型滑坡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 出处:《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巨型滑坡 倾倒变形 成因机理 演化过程


【摘要】:拟建古水水电站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澜沧江上游段,区内高山峡谷地貌较发育,岸坡层状岩体倾倒变形强烈,沿岸发育多处由倾倒变形演化的大滑坡,争岗滑坡就属其中之一。争岗滑坡位于古水水电站坝址下游右岸直线距离约1km处。滑坡堆积体平均厚度约37.11m,面积约128×104m2,体积4750×104m3,为一处巨型岩质古滑坡。滑坡近期变形明显,有局部复活的迹象,一旦滑坡出现较大规模失稳将对古水水电站的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构成威胁。据调查,该河段上下游20km范围内,两岸岩体倾倒变形强烈,且规模较大的滑坡共4处。在如此短的河段内,为何如此高频率地发育这类巨型滑坡?两岸岩体强烈倾倒变形的形成机理以及如何演化为滑坡?争岗滑坡前缘出露400米厚的硬质玄武岩,其如何从前缘硬质玄武岩内剪出形成巨型滑坡?这些问题都需要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对争岗滑坡的基本特征、成因机理、演化过程、稳定性状况、滑坡所在河段岸坡岩体倾倒变形发育特征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滑坡所在河段岩体强烈倾倒变形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岸坡岩体特殊的陡倾层状结构是其主要内因,而第四纪更新世以来澜沧江河谷强烈、快速的下切作用形成的河谷高陡临空面为倾倒变形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伴随河谷快速下切带来的岸坡岩体强烈卸荷作用为岸坡深部岩体的倾倒变形提供了进一步的动力源。(2)该河段岩体倾倒变形的主要类型为倾倒坠覆、倾倒蠕变和倾倒折断,其破坏机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形式,即层内剪切错动、层间剪切错动、层内拉张破裂和张剪破裂。(3)滑坡区岩体内发育多条构造成因的顺坡向软弱结构面,前缘玄武岩浅表层内发育两组缓倾角卸荷裂隙。滑坡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中后缘反倾岩层通过倾倒折断面向河谷方向滑移,前缘玄武岩在上部岩体荷载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其内部的顺坡向软弱结构面和缓倾角卸荷裂隙产生剪切-滑移。(4)争岗巨型滑坡的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微(未)变形阶段;(2)中后缘倾倒蠕变,前缘剪切-滑移变形阶段;(3)中后缘倾倒坠覆,前缘剪切-滑移面贯通阶段;(4)滑移失稳阶段。(5)基于FLAC3D和Geo Studio,研究了争岗滑坡现在的稳定性和未来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争岗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降雨条件下,Ⅰ区中后缘和Ⅱ区中前缘均存在失稳的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辉;涂国祥;董劲;杨成峥;;基于FLAC3D的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6年01期

2 王章琼;晏鄂川;谢良甫;杨建国;;基于变形分区确定某反倾岩质岸坡变形体锁固段[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3期

3 宋娅芬;陈从新;郑允;夏开宗;欧哲;夏天游;周意超;;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02期

4 王章琼;晏鄂川;王鲁男;朱大鹏;;地形坡度对鄂渝地区水库型堆积层滑坡贡献率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6期

5 申通;王运生;吴龙科;;重庆小南海滑坡形成机制离散元模拟分析[J];岩土力学;2014年S2期

6 殷坤龙;周春梅;柴波;;三峡库区巫峡段反倾岩石边坡的破坏机制及判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7 王林峰;陈洪凯;唐红梅;;复杂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S1期

8 蔡静森;晏鄂川;王章琼;杨建国;唐睿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S1期

9 郑允;陈从新;朱玺玺;欧哲;刘秀敏;刘婷婷;;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分析[J];岩土力学;2014年04期

10 李高勇;刘高;谢裕江;;黄河上游某倾倒体的时效变形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6期



本文编号:1328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28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c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