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超低渗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成藏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下组合为例
本文关键词:特超低渗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成藏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下组合为例 出处:《石油学报》2016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均质性 沉积结构 成岩过程 特超低渗储层 运聚成藏
【摘要】:针对陆相碎屑岩特超低渗储层油气运聚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下组合砂岩油藏储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沉积结构构造、成岩作用与致密化过程的非均质性,认识储集空间的非均质性分布规律与石油充注特征。研究发现,河湖相特超低渗含油储层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含油砂岩与不含油砂岩交互成层,其中不含油砂岩可分为3类:钙质砂岩、富软颗粒砂岩和含水砂岩。其成岩过程迥然,其中钙质砂岩和富软颗粒砂岩的发育多与中—低级构型界面有关。含油砂岩中可识别出3期沥青,分别对应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的石油充注。以这些沥青为时间标志可将含油砂岩中的成岩过程划分为3期,并在含水砂岩中识别出对应的3期成岩过程。在钙质胶结和富软颗粒致密砂岩中,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第1充注之前,其构成了储层内的隔夹层,并且往往形成不同层次、不完全封隔的似网状结构,影响甚至控制了后期的流体活动,引起后期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过程的非均匀性。在储层非均质性及沉积构造分析、成岩过程及其与油气充注关系研究、古物性恢复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非均质性特超低渗砂岩油藏成藏模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8005-004) 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项目(1731517001071)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1.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Yanchang Petroleum(Group)Co.,Ltd.,Shaanxi Xi’an710075,China)引用:罗晓容,王忠楠,雷裕红,胡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同超;焦龙进;王平;;延长组(群)的沿革[J];陕西地质;2013年01期
2 王蕙;;原油孢粉分析及对延长组油源问题的探讨[J];石油学报;1980年02期
3 彭蜀安;陕北延长组浅油层勘探开发近况[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年01期
4 姚泾利;邓秀芹;赵彦德;韩天佑;楚美娟;庞锦莲;;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2期
5 李凤杰;郑荣才;赵俊兴;;鄂尔多斯盆地米兰科维奇旋回在延长组发育的一致性[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吴立群;焦养泉;杨琴;张承泽;杨生科;;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物源体系分析[J];沉积学报;2010年03期
7 李洁;陈洪德;林良彪;赵俊兴;陈安清;朱志军;彭传利;张成弓;陈彦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古地震效应及其地质启迪[J];地质论评;2010年04期
8 吉利明;徐金鲤;宋之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蓝藻及其油源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2年03期
9 严云奎;安亚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以川口油田北区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学军;王志欣;陈杰;曾溅辉;;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石油运聚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吉利明;徐金鲤;宋之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蓝藻及其油源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2 韩双彪;张金川;Brian Horsfield;唐玄;Nicolaj Mahlstedt;;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陆相延长组页岩油气生成及相态演化特征[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罗静兰;刘小洪;张三;李博;林潼;白海强;;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陈全红;李文厚;张道锋;郭艳琴;冯娟萍;高永祥;崔军平;梁积伟;;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朱国华;;我国已探明的最大低渗-特低渗岩性油田[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付绪凯 陈涛;宁东油田延长组喜获工业油流[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琴;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高鹏鹏;延长油田延长组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D];西北大学;2013年
3 马海勇;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下组合油藏控制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庞军刚;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冯娟萍;陕北姚店油田北区延长组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李克永;鄂尔多斯盆地富黄探区延长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谢渊;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航军;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高自然伽马储层成因及测井评价[D];西北大学;2013年
9 倪军;子北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赵虹;安塞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储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秋楠;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特征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储昭奎;鄂南镇泾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兆扬;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葛鹏莉;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先超;鄂南长武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谢灏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万友利;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长组物源与成岩耦合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琴;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性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9 刘高峰;富县牛武探区延长组有利勘探目标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10 黄龙;富县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层序格架内储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5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35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