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华北克拉通东部滞留板块下方低速异常的地震三重震相探测

发布时间:2017-12-27 12:11

  本文关键词:华北克拉通东部滞留板块下方低速异常的地震三重震相探测 出处:《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P波三重震相 km间断面 低速异常 下地幔顶部 板块脱水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交界地区发生于2011年5月10日的一个深源地震的P波宽频带波形资料,研究了华北克拉通东部660km间断面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通过一维射线追踪拟合P波三重震相的相对到时,并进行观测波形与理论地震图的对比,发现华北克拉通东部660km间断面下沉约15~20km,其上方存在厚度约115~120km的高速异常,P波速度升高1.5%~2.0%,应为滞留的太平洋俯冲板块;660km间断面下方存在局部的低速异常,P波速度降低0.6%~0.9%,该异常可能与滞留板块从其底部向下地幔顶部脱水或坍塌进入下地幔深处滞留体的脱水有关,也可能与板块深俯冲及板块碎片崩塌所引起的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deep seismic record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hina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Russian border area in May 10, 2011 of the P wave broadband waveform data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P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eastern section of 660km nearby. Through one-dimensional ray tracing fitting P wave three phase relative time, and observation of waveform and the theoretical seismograms of contrast, found in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660km section sinking about 15~20km, abnormal high above the thickness of about 115~120km, P wave velocity increased by 1.5%~2.0%, is stranded the Pacific subduction plate; 660km section below the local low velocity anomaly, the P wave velocity decreases the 0.6%~0.9%. Abnormal and retention from the bottom plate down mantle dehydration or collapsed into the lower mantle depths of stranded body dehydration, may also be associated with plate subduction and plate debris avalanche The upwelling of hot material in the mantle caused by the collapse is rela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92;41474070)资助
【分类号】:P315.7
【正文快照】: 1引言俯冲板块将地球表面的水带入地球深部,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汪品先,2009;Faccenda,2014).俯冲板块直接进入下地幔或者平卧的滞留体坍塌进入下地幔,均可能在下地幔的温压环境中脱水(Ohtani,2005).在下地幔顶部,水可由超水相B(Mg10Si3O14(OH)4)的分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民;沈得秀;李滔;;核震相在数字仪上的记录特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6期

2 周彦文;刘希强;;初至震相自动识别方法研究与发展趋势[J];华北地震科学;2007年04期

3 王利兵;闫俊岗;刘立申;高登平;白永福;张伟;;地震后续震相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与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2009年02期

4 张少泉;;震相概述[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4年04期

5 林怀存,于秀兰;山东地区某些震相的走时速度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85年S1期

6 赵荣国;;震相概论——纪念人类记录地震波百周年[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10期

7 聂永安;姚兰予;冯德益;;考虑震相清晰度时的最优化定位方法[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3年02期

8 阎瑞贞;测震分析的点滴体会[J];山西地震;2001年04期

9 马波;关于四震相方法的初步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02期

10 吕浩江,林建生;台湾东北部地区两次地震的震相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配新;颜其中;任勇;;数字地震信号震相自动识别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2 ;模型震相辨认方法的研究[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3 高世玉;肖同兴;冯永革;;区域震相的动力学性质与华北强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凤贤;魏小虹;王玉先;;浅析松辽盆地沉积层对大庆台网震相到时的影响[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赵连锋;谢小碧;王卫民;姚振兴;;利用区域震相估计朝鲜核爆的当量[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王培德;克劳茨S;;地震近场记录中来自沉积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震相[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周蕙兰;马延路;何小波;;f弱震相识别方法与PKJKP震相调查[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延路;周蕙兰;;中国及邻区D″顶面反射震相探查方法及其埋藏深度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万琴;郑治真;;波在非线性固体介质中传播的观测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刘志;王夫运;杨健;;一种震相拾取误差的自动判别和计算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喜珍;小波变换在地震数据压缩和震相到时拾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崇加军;基于震相特征的地震成像方法和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张瑞青;基于三重震相研究青藏高原和西北太平洋俯冲带上地幔过渡带速度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继;地震事件和震相检测处理系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2 周银兴;微震事件检测及震相自动识别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3 王彩霞;多震相初至自动检测识别方法技术[D];长安大学;2014年

4 冯红武;地震预警中的震相自动识别方法和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4年

5 陈少波;地震预警系统的P波震相自动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6 孙茁;基于sPn震相测定地震深度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孟庆君;CAP方法和深度震相确定地震震源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黄国娇;地震多震相走时同时反演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许丰;格林函数样条插值和S变换在重、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惠少兴;三维Q值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2年



本文编号:1341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41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