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边坡崩塌落石运动距离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08:07

  本文关键词:边坡崩塌落石运动距离振动台试验研究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砂土边坡 振动台试验 落石 距离


【摘要】:为研究场地类型、地震动强度、落石大小和形状等对落石运动距离的影响,进行了室内振动台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形状的落石在远场地震作用下运动距离大于近场地震作用下的落石距离;并且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加,不同形状的落石运动距离也逐渐增加。对边坡坡角和坡高的研究表明,当边坡角度小于50°时,随着边坡坡角的增加,不同形状的落石运动距离增大,在边坡角度达到50°后随着边坡角度的增加,不同形状的落石距离开始表现出减小趋势;随着边坡坡高H的增加,不同形状的落石的运动距离表现出增大的趋势。且考虑地震波的场地类型和频谱特性后,基于概率方法测得在1.2 H~1.6 H范围内落石概率达到最大值,此区间的确定可为坡脚建(构)筑物的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influence of ground type ,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 rockfall size and shape on the distance of rockfall motion is studied . It is shown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falling rocks of different shape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 As the slope angle is less than 50 掳 , the distance between different shapes of fallen rocks increases . As the slope angle is less than 50 掳 , the distance of falling rocks of different shapes shows increasing trend .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强震区轨道交通工程抗震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基金】:高速度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2012SKL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045)
【分类号】:P642.21
【正文快照】: 2.北京科技大学强震区轨道交通工程抗震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100083)0引言边坡崩塌落石的水平运动距离是指落石沿坡面下落后所达到的距离,其范围是构成落石灾害威胁区域的一部分[1-2]。该距离反映了落石水平威胁范围大小,是落石防治的依据之一,也代表着落石运动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喜昌,黄金宝,袁永旭;落石堆积的结构特征与斜坡破坏型式之转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1期

2 刘永平,佴磊,李广杰;某高陡边坡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分析及其防治[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1期

3 胡厚田;;崩塌落石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4 韦启珍;雷秀丽;;崩塌落石运动参数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3期

5 张国永;;落石运动的理论分析及其治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03期

6 叶四桥;陈洪凯;许江;;落石运动模式与运动特征现场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2期

7 叶四桥;陈洪凯;唐红梅;;落石运动过程偏移与随机特性的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1年03期

8 郑黎明;宝成线略广段崩塌落石灾害发展速度的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1期

9 张魁;张占成;肖红勇;尹怡众;;北川羌族自治县都坝乡政府后山崩塌落石[J];四川地质学报;2013年04期

10 刘丹;叶四桥;黄己伟;杨威;;落石运动偏移比的模型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厚田;;黔桂线崩塌落石稳定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2 胡厚田;;崩塌落石研究[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向欣;边坡落石运动特性及碰撞冲击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叶四桥;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研究与防治[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冰冰;岩质边坡危岩落石室内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梁璋彬;崩塌落石的运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慧明;长白山天池地区龙门峰崩塌落石运动轨迹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丹;落石灾害威胁段边坡坡段特征优化设计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罗田;岩质边坡危岩落石运动特征和防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李彩华;岩体崩塌落石对桥梁破坏作用的动态演绎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7 任鑫;柔性防护技术在硬质岩石边坡崩塌落石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牛立飞;危岩落石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张玉;李家屋脊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及其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高维;太行山北段拒马河地区崩塌落石主控因素与危险性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1382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82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