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新亚属Thainippononaia——对泰国和西班牙一些早白垩世非海相双壳类的修订(英文)

发布时间:2018-01-07 14:27

  本文关键词:新亚属Thainippononaia——对泰国和西班牙一些早白垩世非海相双壳类的修订(英文) 出处:《古生物学报》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Nippononaia 双壳类 非海相 早白垩世 泰国 西班牙


【摘要】:重新研究Kobayashi(1968)报道的来自泰国的Nippononaia carinata,以及Delvene和Munt(2011)报道的来自西班牙的Subnippononaia fordi标本;建立新亚属Nippononaia(Thainippononaia)Stiller and Chen,以及新种Nippononaia(Thainippononaia)hispaniensis Stiller and Chen,并认为新亚属代表Nippononaia属内的最早演化阶段,填补了Nippononaiidae科演化史的一个空白,即Eonippononaia阶段与Nippononaia(Arctonaia)阶段之间的空白。
[Abstract]:A new study of Nippononaia carinata from Thailand, reported by Kobayashian in 1968. And Subnippononaia fordi specimens from Spain, reported by Delvene and Munts2011; The new subgenus Nippononaia(Thainippononaia)Stiller and Chen was established. And a new species, Nippononaia(Thainippononaia)hispaniensis Stiller and Che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new subgenus represents the earliest stage of evolution within the genus Nippononaia, which fills a gap in th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Nippononaiidae family. This is the gap between the Eonippononaia stage and the Nippon aia stag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Q915
【正文快照】: 1 INTRODUCTION The Cretaceous non-marine bivalve genus Nippononaia Suzuki,1941 was first described from Japan(Suzuki,1941),and subsequently reported from other regions in East Asia,e.g.China,South Korea and Thailand.Barker et al. (1997)for the first t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莲;侏罗纪双壳类绝灭事件(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陶平,许庆陵,谭淑荣;大连沿海几种腹足类和双壳类的营养成分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黄宝玉,李玉成;安徽寿县淮河正阳关段的双壳类[J];动物学杂志;2003年04期

4 沙金庚;中生代海相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漂浮与假漂浮[J];古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5 舒风月,吴小平;赣江主支入湖口双壳类资源调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3期

6 刘勇江;欧阳珊;吴小平;;鄱阳湖双壳类分布及现状[J];江西科学;2008年02期

7 闫慧;陈杰;;双壳类壳体时间序列的建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J];地球与环境;2010年02期

8 徐凤山;东海双壳类二新种[J];海洋与湖沼;1980年04期

9 吴顺宝;;湖南零陵冯家冲侏罗系及其双壳类[J];地质论评;1981年05期

10 文世宣;;一类特化的双壳类固着蛤[J];化石;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华伟;姜宝玉;;青藏高原侏罗纪双壳类生物古地理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张仁杰;;广西、湖南吉微特期双壳类生活习性及其沉积环境[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8年

3 黄宝玉;李玉成;;安徽寿县淮河正阳关段的双壳类[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蔡华伟;张素萍;黄宝玉;马绣同;林碧萍;张Pr;;广东饶平海山区第四纪双壳类[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5 蔡华伟;张素萍;黄宝玉;马绣同;;广东饶平海山区第四纪双壳类[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黄云飞;童金南;陈中强;;晚二叠世大灭绝后双壳类群落生态和类群演变——以贵州巷口剖面为例[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沙金庚;;侏罗纪和白垩纪两极和泛赤道分布双壳类的扩散机制和地层学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蔡立哲;李清彪;谢树元;;厦门海域三种双壳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分析[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沙金庚;;中生代海相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漂浮与假漂浮[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于菁珊;;河北侏罗、白垩纪非海相双壳类研究新进展[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忠田;双壳类软体动物对美出口量增加[N];中国渔业报;2011年

2 马灿;污染物限量新国标下月实施[N];中国食品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廷禄;华南深水相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双壳类动物群[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闫丽娜;海洋双壳类文石矿物的碳氧同位素标型特征及古环境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赵顺顺;海水重金属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双壳类金属硫蛋白的影响和非生物因子的干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源辉;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晚白垩世双壳类生物地层和古生态、古环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茜;南海北部陆坡地区晚更新世深海冷泉双壳类动物群落及其生态环境的讨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牛亚卓;华南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相双壳类及其生物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勇江;鄱阳湖淡水双壳类的资源状况及优势种繁殖特性[D];南昌大学;2008年

5 孙士涛;双壳类贝壳微结构强韧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92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92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7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