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黄土塬斜坡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难点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1-08 12:10

  本文关键词:黄土塬斜坡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难点及对策 出处:《地质科技情报》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斜坡效应 优选点位法 能量窗 数值模拟 井检组合


【摘要】:针对黄土塬斜坡带地震采集的技术难点,分析了斜坡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地震波激发"能量窗"及"波场矢量叠加"的理论,采用"优选点位法"微测井技术,准确建立了地震地质模型,应用谱元法对激发-接收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开展点-线结合的野外试验,量化分析试验的效果,确定了以超多井、小药量、线性组合、聚能层激发为特点的激发参数,以多检波器、矩形面积、中等基距组合、高叠加次数为特点的接收参数,获得了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
[Abstract]:In view of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f seismic acquisition in the slope zone of loess plateau, the slope effect and it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the theory of "energy window" and "wave field vector superposition" of seismic wave excitation is put forward. The seismogeolog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accurately by using the micro-logging technique of "optimal location method", and the excitation and receiving parameters are systematically simulated by the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On this basis, the field experiments of point-line combination are carried out. The effect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analyzed, and the excitation parameters characterized by ultra-multi-well, small charge, linear combination and shaped layer excitation are determined.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geophone, rectangular area and medium base distance is used. High resolution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re obtained by receiving parameters with high stacking time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Y05002-001)
【分类号】:P631.4
【正文快照】: 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是一个长期攻关的难题[1-3]。二维地震勘探阶段,在冲沟区弯线采集、黄土塬直线观测、黄土塬宽线观测等方面,以强化组合法[4-6]为特征的采集及相应的处理方法[7-9]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对于黄土塬斜坡带关注较少。同样,在三维地震勘探阶段,一般采用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恒悦,李玉明,黄亦斌,牛志仁,侯文f ,张秉文;铜川斜坡变形与作用因素分析[J];灾害学;1997年04期

2 尚明忠,李秀华,王文林,付瑾平;断陷盆地斜坡带油气勘探——以东营凹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4年04期

3 金之钧;云金表;周波;;塔里木斜坡带类型、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4 尹丽娟;;孤北斜坡带上古生界断裂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01期

5 秦永霞,姜素华,王永诗;斜坡带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方法——以济阳坳陷为例[J];海洋石油;2003年02期

6 赵法锁;基底形态对黄土斜坡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J];西北地质;1994年03期

7 张骏,苏生瑞,彭建兵;渭河盆地斜坡带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J];勘察科学技术;1998年04期

8 贺可强;大型堆积层斜坡滑移性质的趋势时空分析——以新滩滑坡分析为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年06期

9 吕少军;;文东斜坡带油气控制因素探讨[J];内江科技;2012年12期

10 李洪香,卢异,马建英,付东立,任继红,周静,钱茂路;板南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研究与预测[J];天津科技;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庄华泽;杨淑碧;;温差应力场对高热地区斜坡变形破坏影响的数值模拟[A];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首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岳文浙;魏乃颐;焦世鼎;姜月华;;下扬子地区寒武、奥陶纪陆棚——斜坡相沉积特征和相模式(研究报告)[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8)[C];1990年

3 叶红专;;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特征及大陆边缘构造性质讨论[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3)[C];1991年

4 赵亚男;肖渊甫;李洪孝;何建娟;郑琅;杨开睿;;河北省文安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马琳 罗兵;新思路让“贫油区”枯树开花[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王哲;梨6井日产气8200立方米[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东林;陕西陇县水银河斜坡变形演化与典型滑坡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2 叶红专;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特征及大陆边缘构造性质讨论[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3 孔凡军;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山前古斜坡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孟卫工;断陷盆地复杂斜坡带油气分布与成藏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晓晖;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成藏过程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吏锋兵;孤北斜坡带沙三段成藏特征及勘探目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陈洁;沾化凹陷红柳地区油气输导体系及成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董大伟;冀中坳陷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熊超;重庆地区平缓硬质岩斜坡卸荷带发育机理及判别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6 毛永强;文东斜坡带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蒋红丽;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南屯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卜祥航;散粒体斜坡地质灾害挡排固砂工程防治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于倩;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魏丽娜;茂县洼底散粒体斜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控制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97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97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