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灰色连续区间Verhulst模型的大规模地震灾害救援药品需求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8 22:28

  本文关键词:基于灰色连续区间Verhulst模型的大规模地震灾害救援药品需求预测研究 出处:《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灰色预测理论 连续区间 灰色Verhulst模型 应急救援 药品需求预测


【摘要】:大规模地震灾害发生后,其突发性和高破坏性常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国内外大规模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经验表明:在大规模地震灾害发生初期,如果能及时、准确的对地震灾区的伤病员进行有效的医疗救治,死亡人数将大大降低。然而,因救援时间紧迫、灾情信息有限、救援通道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当大规模地震灾害发生后,整个灾区对所有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不可能一次性全部送达,只能在考虑救援物资运输时间的基础上分批对物资进行调运,从而保障在有限条件下的物资调运最优。本文在此背景前提下,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构建连续区间灰色模型对应急救援初期灾区救援药品需求量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大规模地震灾害救援初期充足的药品供给,医疗救助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保障。本文首先对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和大规模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预测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问题,构思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大规模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药品需求特性进行分析,发现直接对药品需求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预测较为困难。因此本文采取先对伤病员人数进行预测,再依据伤病员人数与药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间接对药品需求量进行预测的方法。然后我们对伤病员人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规模地震灾害中伤病员人数表现出饱和“S”形特征,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变化的区间变量,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以构建模型进行预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梳理出需要的理论基础,结合数据特点对区间灰数白化方法进行对比选择,分析经典灰色Verhulst模型的误差来源,选择灰色离散Verhulst模型,从而组合构建连续区间灰数(离散)Verhulst模型;再通过地震灾害实例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并用不同的数据和模型进行对比,给出误差检验;最后用组合构建的模型对大规模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药品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药品的供给保障提出建议,列出研究结论,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展望下阶段研究。
[Abstract]:After the large-scale earthquake disaster, its sudden and high destructive often cause heavy casualties. The experience of emergency rescue of large-scale earthquake disaster at home and abroad shows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of large-scale earthquake disaster, if it can be timely. Accurate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injured and sick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the death toll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However, due to the emergency rescue time, limited disaster information, insufficient rescue channels and other adverse factors. After the large-scale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demand for all kinds and quantity of medicine in the whole disaster area can not be delivered all at one time, but can only be transferred in batches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time of transportation of relief material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optimal transportation of goods under limited condition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lated field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premise of this background. The grey system prediction theory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continuous interval grey model to predict the demand of the relief drug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mergency rescue, so as to provide sufficient medicine for the large-scale earthquake disaster rescue in the early stag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assistance are guaranteed. Firstl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grey system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large-scale earthquake disaster emergency relief materials prediction,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ind the deficiency of the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conceive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On this basis, analyze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ge-scale earthquake disaster emergency relief medicine. It is foun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types and quantity of drug demand directly.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wounded and sick and the demand for drugs, we indirectly predict the demand for drugs. Then we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number of the wounded and sick.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sick and wounded in large-scale earthquake disaster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aturation "S" shape, and it is increasing at every moment. It is a dynamic and continuous variation interval variable, which shows certain regularit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we sort out the needed theoretical basi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the whitening method of interval grey number can be compared and selected. The error source of the classical grey Verhulst model is analyzed and the grey discrete Verhulst model is selected to construct the continuous interval grey number (discrete Verhulst model). Then it is verified by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data and models, the error test is given. Finally, the combined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demand for emergency relief drugs for large-scale earthquake disasters,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upply and security of drugs, list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point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research. Looking ahead to the next stage of the study.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克庆;分布区间数模型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2 周志仁,周俊建,,张志海;区间数逆运算和简单的区间数方程[J];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周俊健,张志海,刘绍英;广义区间数的四则运算[J];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谷秋鹏;;区间数可能度的一种新定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年09期

5 裴晓明,薛新伟;“非平均区间数”计算及其在政府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年04期

6 韦兰用,韦振中;区间数判断矩阵中区间数的运算[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年09期

7 程f3;模糊回归的区间解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3年04期

8 党耀国,刘思峰,刘斌,于亦文;多指标区间数关联决策模型的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刘清君,邹小梅;区间数层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5年05期

10 郭瑞鹏;;物资调运时间为区间数的最短路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改丽;史文雷;郭欣荣;;区间数排序的一种新方法[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江;叶兰;;区间数多属性规范化方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曹晓建;肖新平;;基于区间关联度的区间数综合排序[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张吉军;熊钰;;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最小隶属度偏差法[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党耀国;刘思峰;翟振杰;;区间数关联度的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广原;;一个基于区间数的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胡秦斌;钟诚;李广原;;基于区间数的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吉军;;基于可能度的区间数排序方法研究[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学勇;孟继儒;李德清;;多属性决策区间数模型的优化[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秦成燕;李炜;李娅;刘志涛;;区间数的一种可信度定义[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婧 通讯员 蓝岚;地铁票价起步4公里以内2元[N];广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红玲;不确定性结构的动力学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杨;约束区间非线性优化智能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李为相;基于区间数的不确定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冯向前;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陈骥;基于区间数的综合评价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熊文涛;区间数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杰;区间参数结构的动力优化[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曙光;区间参数结构的静力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吴江;基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多属性决策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朱建军;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路平;基于区间数的模式识别和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许婧;随机区间的统计分析在金融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6年

3 吕桥;区间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4 王桐远;基于灰色连续区间Verhulst模型的大规模地震灾害救援药品需求预测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5 李金龙;水电站明钢管安全评估的层次分析法[D];广西大学;2016年

6 辛乐;基于三元区间数的决策信息模型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2012年

7 曹宏报;基于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8 兰恩辉;收益为区间数博弈的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吕小波;区间数在经典数学中的一些应用[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政文;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8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98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3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