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本文关键词: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出处:《地球科学》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年代学 海拉尔盆地 火山岩 兴安岭群 布达特群 构造演化 岩石学
【摘要】:海拉尔盆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盆内存在多套火山-沉积岩组合.通过对海拉尔盆地Chu8井等4处火山岩样品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了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为盆内和邻区地层对比以及大兴安岭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研究区4个火山岩样品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22~1.50),说明其属于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确实存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14.4±4.3Ma)的火山岩,结合前人研究,可将盆内火山作用划分为4期:分别为中-晚石炭世基底岩浆岩(320~290Ma);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布特达特群火山碎屑岩组(224~197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塔木兰沟组(152~138Ma);早白垩世晚期铜钵庙组(128~117Ma).大兴安岭地区各期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盆地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中-晚石炭世基底岩浆岩(320~290Ma)是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火山岩(224~197Ma)是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该期火山岩的发现说明古亚洲洋构造域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影响至少延续到早侏罗世早期(197Ma),而该区域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碰撞最早可能开始于早侏罗世以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52~138Ma)和早白垩世晚期(128~117Ma)火山岩的形成均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碰撞闭合后的伸展作用有关.盆内部分火山岩样品中存在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捕获的锆石,这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很可能存在着元古代结晶基底.
[Abstract]:The Hailar Basin is located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Great Xing'an Mountains. There are several volcanic-sedimentary rock assemblages in the basin. Zircon LA-ICP-MS U-Pb chronolog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four volcanic rock samples from Chu8 well in Hailaer Basin. The formation age and tectonic background of volcanic rocks in Hailaer Basin are discussed.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in the basin and adjacent areas 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Daxinganling area. The zircon of the four volcanic rock samples in the study area all show a magmatic growth ring. Combined with its high Th/U ratio of 0.22 ~ 1.50%, it belongs to magmatic origin, and the dating results show that it belongs to magmatic origin. The Budate Group in Hailaer Basin did exist in the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volcanic rocks (214.4 卤4.3 Ma.),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volcanism in the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Middle-late Carboniferous basement magmatic rocks 320 ~ 290 Ma;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volcanic clastic rock formation of the Bout Datt Group, China;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amulangou formation, 152D138Mahe; In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 Tongpumiao formati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gmatism in each stage of the Daxing'anling area and the seismic profile of the basin are indicated. The Middle-Late Carboniferous basement magma was formed in the extensional setting after the collision orogeny between the Erguna-Xingan block and the Songnen block. The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in the Paleo-Asian Ocean after the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The discovery of volcanic rocks in this period indicat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ic tectonic domain on the Daxing'anling area continued at least until the early Jurassic period (197MaA). The subduction collision of the Mongolia-Okhotsk ocean in the region may have started after the early Jurassic.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152Cretaceous 138Ma) and late early Cretaceous (128U 117Ma). The formation of volcanic rocks is related to the extension after the closure of the Mongolia-Okhotsk ocean collision. Some volcanic samples in the basin contain zircon from Paleoproterozoic to Neoproterozoic. Thi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probably a Proterozoic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the Erguna and Xingan massifs.
【作者单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12CB82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202072)
【分类号】:P588.14;P597.3
【正文快照】: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是由众多微板块(包括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拼贴所形成的统一陆块群(图1),古生代晚期经历了古亚洲洋的消减闭合(Chen et al.,2000;刘敦一等,2003;葛文春等,2005a;Jian et al.,2008),中生代以来又受到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和太平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玉巧;刘立;蒙启安;许岩;曲希玉;金仙梅;;海拉尔盆地与澳大利亚Bowen-Gunnedah-Sydney盆地系片钠铝石碳来源的比较研究[J];世界地质;2005年04期
2 陈守田,刘招君,刘杰烈;海拉尔盆地构造样式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关开程;“海拉尔盆地扎赉诺尔群天然气形成研究”对盆地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4 刘树根,赵锡奎,罗志立,龙学明;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拉张史分析[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5 康贵安;海拉尔盆地寻找烟煤方向[J];中国煤田地质;1993年03期
6 刘树根,罗志立,赵锡奎,龙学明,王大赉,张尔华,李安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演化研究[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7 徐衍彬,陈平,徐永成;海拉尔盆地碳钠铝石分布与油气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年04期
8 徐衍彬,,冯子辉,要丹;海拉尔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年01期
9 康保东,段宏伟;海拉尔盆地铜钵庙组及其以下地层特征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S1期
10 孙彦达;张民志;;海拉尔盆地碳钠铝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旭;陈祖伊;郭华;王润红;;海拉尔盆地东缘早华力西期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沈光政;王殿斌;张民志;于笠;张淑华;;海拉尔盆地柯绿泥石和钠板石的组合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彭威;;海拉尔盆地油气储层特征与成藏方式[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刘志宏;任延广;李春柏;柳行军;黄超义;;海拉尔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演化[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敏;王雪;周玉凯;迟焕远;;海拉尔盆地海参5井单井地球化学综合评价[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何建国;毛玉仙;李建中;姜山;马福森;;海拉尔盆地铀成矿环境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陈守田;于洪金;;海拉尔盆地坡折带勘探前景[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张敏;刘利;黄勇军;;数理统计方法在海拉尔地区油水层识别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永红;宋桂侠;;海拉尔盆地苏8井与霍3井原油成因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薛云飞;;海拉尔盆地早期被子植物花粉演化阶段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通讯员 杨丽华 记者 韩杰;海拉尔盆地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2年
2 革新;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海拉尔勘探获重大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记者 王志田;油气勘探的地下“CT”[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记者 刘祥飞;大庆勘探又有新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兴;海拉尔盆地储层特征及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2 张绍臣;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3 王国民;海拉尔盆地复杂油水层地化录井综合评价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张帆;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07年
5 陈均亮;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许岩;海拉尔盆地火山碎屑岩、含片钠铝石砂岩与普通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俊峰;海拉尔盆地复杂储层地震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董万百;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储层特征及成藏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吴海波;海拉尔盆地贝西北地区下白垩统储层预测与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刘振宽;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裂缝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晶;海拉尔盆地及外围侏罗纪地层序列与盆地演化[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雯雯;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3 赵斌;海拉尔盆地形成机制与演化特征探讨[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崔军平;海拉尔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秦秋寒;大庆探区海拉尔盆地轻质油储层综合判识评价方法[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6 汪洪涛;海拉尔盆地复杂岩性测井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郝慧;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构造样式与演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邢娅;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资源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姜达贵;海拉尔油田低产井成因及治理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郭灿灿;海拉尔盆地重磁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8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2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