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地块南部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敦煌地块南部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研究 出处:《岩石学报》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敦煌地块 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特征 构造意义
【摘要】:敦煌地块出露有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敦煌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本文对敦煌地块南部的安盆沟复式花岗岩体和小草湖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盆沟岩体岩石组合为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其中正长花岗岩侵位于早古生代(431Ma),花岗岩侵位于泥盆纪(~360Ma)和石炭纪(~340Ma);小草湖岩体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侵位时代为石炭纪(340Ma)。(2)安盆沟早古生代正长花岗岩的ε_(Hf)(t)为-11.7到-6.3,tDM2为1.8~2.2Ga,而晚古生代花岗岩的ε_(Hf)(t)为-12.3到-5.5,tDM2为1.7~2.1Ga,二者Hf同位素特征相似,推测源岩均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时期的含泥质成分的(变)砂质岩。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的埃达克质岩石,ε_(Hf)(t)变化于-16.7至-4.9,tDM2变化于1.8~2.4Ga之间,源岩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部分源岩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有关。(3)安盆沟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和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的残留相分别为麻粒岩、角闪岩和麻粒岩-角闪榴辉岩,反映了形成深度和变质级别的不同。(4)敦煌地块内的早古生代造山活动结束时间明显晚于中央造山带,并且早古生代造山活动以及早-晚古生代花岗岩与北侧的天山-北山造山带存在时空上的对应关系,敦煌地块可能在古生代期间卷入了中亚造山带的造山活动中。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Paleozoic granites emerged from the Dunhuang block. The study of these granites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of the Dunhuang massif. In this paper, the lithofacies of the Anpenghou complex granitic body and Xiaocaohu granite body in the south of the Dunhuang massif have been carried out. Geochemistry,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ic stud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pengou rock assemblage is composed of syenomorphic granitoids and granites. The syenomorphic granite transgressions are located in the early Paleozoic, the granitic intrusions are located in the Devonian and the Carboniferous, and the Carboniferous is 340MaA. The Xiaocaohu pluton is mainly porphyry granitoid, and the emplacement age is the Carboniferous (340MaPU. 2) Anpengou early Paleozoic syenomorphic granite (蔚 ~ + HfCU)) ranging from -11.7 to -6.3. The tDM2 is 1.8 ~ 2.2Ga, while the 蔚 ~ (-1) of the late Paleozoic granite is -12.3 to -5.5 ~ 5.5t DM2 = 1.7 ~ 2.1Ga. Their HF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source rocks are argillaceous (altered) sandstones of Gu Yuan and Mesoproterozoic epoch. The porphyry granite of Xiaocaohu Lake is the adakitic rock form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thickened lower crust. The changes of 蔚 HfT) range from -16.7 to -4.9t DM2 between 1.8Ga and 2.4Ga. The source rocks are ancient crustal materials of Gu Yuan. Some of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two bodies may be related to the accumul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Columbia supercontinent. The residual phases of granite and Xiaocaohu porphyry are granulite, amphibolite and granulite-hornblende eclogite, respectively. The conclusion of early Paleozoic orogenic activity in Dunhuang massif is obviously later than that of central orogenic belt. And the early Paleozoic orogenic activ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and late Paleozoic granites and the northern Tianshan-Beishan orogenic belt. The Dunhuang block may have been involved in orogenic activity of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 during Paleozoic.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02000150005-06,12120115027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079)联合资助
【分类号】:P588.121;P597
【正文快照】: 1引言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岩的形成通常被认为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多数是通过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成,仅有少量直接源于演化的地幔岩浆。此外,花岗岩的成因与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多种地质过程来实现地壳的水平和垂直增生。因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赵志丹,王立全,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2 王德滋;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校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3 洪大卫;王涛;童英;;中国花岗岩概述[J];地质论评;2007年S1期
4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J];岩石学报;2008年10期
5 邵其东;钱元明;吴登晨;;花岗岩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10期
6 王宠;;关于福建后侏罗纪的两种花岗岩相的简介[J];地质学报;1956年01期
7 Л.В.Таусон ,田华振;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类型[J];地质地球化学;1975年01期
8 张之平;;陕西秦岭地槽区花岗岩成因及成矿问题浅见[J];西北地质;1978年05期
9 S.Suensilpong;P.Putthapiban;N.Mantagit;王志泰;;含锡花岗岩的某些特征及其与构造条件的关系[J];云南地质;1982年02期
10 ;陕西省花岗岩类研究成果评审验收[J];陕西地质;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初步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聂凤军;裴荣富;吴良士;张洪涛;;内蒙古中南部古陆边缘花岗岩类及其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4 权恒;;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5 王玉太;史明魁;谭运金;张传荣;;南岭地区含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演化特点[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6 ;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2008年出版专著)[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7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旗;王焰;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杨树锋;陈汉林;陈芙蓉;竺国强;姜继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特征及地质意义[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杨树锋;陈汉林;姜继双;竺国强;;高温高压下华南两类花岗岩的波速特征及构造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殿华;袁奎荣把名字刻在花岗岩上的地质学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2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科强;浙西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施彬;东昆仑黑海地区加里东期过铝质花岗岩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周洁;江南造山带东段含钨花岗岩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彭花明;江西大湖塘钨矿含矿花岗岩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叶张煌;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特征及形成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禹丽;三江腾冲—保山地块中生代岩浆岩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夏栋;南方花岗岩区崩岗崩壁稳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郭春丽;赣南崇义—上犹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类的研究及对南岭地区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9 李永军;花岗岩类地质信息的采集与集成[D];长安大学;2005年
10 庞振山;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才;滇西龙陵象达—平达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刚;赣西北花山洞钨矿隐伏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安永龙;中祁连中段丹德尔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隆隆;内蒙古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区花岗岩类岩体时空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刘跃;胶东早白垩世早期新城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世民;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过程:西羌塘地块晚侏罗世岩浆岩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陈虹;内蒙古阿拉善巴音诺尔公一带二叠纪侵入岩地质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魏娟娟;北武夷龙头岗—王坞铜多金属矿田花岗岩类岩浆作用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王U,
本文编号:1435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3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