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平衡的地震灾害应急方案形成研究
本文关键词: 应急管理 情景平衡 应急方案 地震 出处:《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当前主流的应急方案生成方法包括部门协议下应急方案生成、法制框架下应急方案生成和情景引导下应急方案生成等3类,在条件具备时能发挥重要的辅助决策作用,但实际应用中也出现诸多问题,例如:部门协议式在相互配合中可能出现协同性差或目标不协调问题,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应对中新奥尔良市对联邦的风险评估结构不重视就导致该地遭受难以估量的破坏;法制框架式在面对救灾过程中的新状况灵活性异常差,日本福岛核电站灭火抢险过程中的沟通问题及我国汶川地震中军地协调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情景引导式对复杂灾害过程仿真难度大、方案适应性较弱。地震灾害作为一种空间广泛、领域纵横且内在规律复杂的突发事件,对其研究、特别是应急方案生产对复杂性灾害防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论文拟提出一种基于情景平衡的灾害应急方案生成模式,探索将应急管理描述为一种“状态、目标、成本、决策”相匹配的稳定状态,并基于地震灾害情景平衡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获得一种地震应急方案即时生成方法。形成如下主要结论和认识:1)剖析地震情景平衡状态,分析总结了地震应急“情景、任务、能力”与最终应急方案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研究区遥感光谱、航拍图像及现场调查数据解析,探索了地震灾害基本情景构建方法。3)通过对历史案例和专家经验的归纳整理,梳理了地震应急基本任务框架,并设计了研究区应急资源需求评估方法和内容要素。4)基于可拓物元讨论了地震情景下的应急方案即时生成方法,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形成了特大地震应急指挥下的灾民安置方案即时生成实例。本研究能够为地震应急目标、内容、能力支撑等方面的定量化管理提供借鉴,进一步提升政府在应急实践中的统筹规划能力。
[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a kind of emergency plan generation model based on scenario balance ,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target , content , capability support and so on ,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government ' s overall planning ability in emergency practice .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建盛,苗崇刚,李成日,王海波;200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评述[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3期
2 皮莱格 ,邹文卫 ,张敬军;地震灾害——应汲取的教训[J];国际地震动态;2003年06期
3 李保廷;社会发展与地震灾害[J];山西地震;2005年S1期
4 米宏亮;李洋;侯建盛;;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3期
5 毛国敏;顾建华;吴新燕;;地震灾害的分类和分级方法研究[J];地震学报;2007年04期
6 ;为什么说中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7 赵旭国;;西汉至元末甘肃地区地震灾害的发生及特点初探[J];高原地震;2008年04期
8 米宏亮;李洋;侯建盛;;2007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02期
9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震灾害[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若嘉;苏桂武;张书维;龚强;吴琼;陈征山;;云南普洱地区中学生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特点的初步研究——以2007宁洱6.4级地震灾害为例[J];灾害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传华;;试论地震灾害及其减灾对策[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李保廷;;社会发展与地震灾害[A];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刊[C];2005年
3 崔秋文;;地震灾害经济学研究的思考[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高孟潭;;防御地震灾害能力低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龙海云;吴采红;姚奕婷;;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调研[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延军平;白晶;苏坤慧;;对称性与地震灾害趋势[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建刚;李新乐;;少数民族聚居地地震灾害与灾害管理[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智娴;;减轻21世纪的地震灾害[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9 成小平;杨建思;;地震灾害应急评估系统的构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张长义;林俊强;;地震灾害及潜在危险地区环境识觉与调适行为之分析研究——以南投埔里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强;发扬顽强奋战精神 同心战胜地震灾害[N];吉林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张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降低地震灾害损失[N];绵阳日报;2014年
3 郭元乐邋赵亚平;甘肃加强应对地震灾害安全防范工作[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苟保平;省委省政府通报我省地震灾害情况[N];甘肃日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任郭英 李军;陕西煤化积极应对地震灾害[N];中国化工报;2008年
6 刘毅;攀枝花局沉着应对地震灾害全力保通关[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7 省政协常委 李并成;关于预防和抗击地震灾害的建议[N];民主协商报;2008年
8 心文;对我国四川遭受地震灾害表示慰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蔺津;自治区政协召开《宁夏地震灾害与对策研究》课题启动会[N];华兴时报;2008年
10 张兰;专项资金助地震受灾户房屋重建[N];泸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超;平原区路堤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天祺;能源供应系统地震灾害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3 宁宝坤;地震灾害时空分布与紧急救援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4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周柏贾;分布式虚拟仿真地震应急演练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杨挺;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ULEDRI)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7 王毛毛;龙门山南段活动断层相关褶皱与四川盆地地震灾害风险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8 吴新燕;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黄静;基于网络技术的虚拟地震会商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10 肖东升;基于GIS和CA的地震灾害压埋人员情景分析与评估理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嘉;宁洱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与规律[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2 李晓丽;地震灾害符号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3 张文佳;藏区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特点[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4 焦译布;城市地震预防与减灾管理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5 韩晓敏;汾渭盆地地震灾害时空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社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吴梦初;台湾地震灾害时空对称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洋;新疆地震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D];复旦大学;2014年
9 冉娜·迪力夏提;中日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李陶;贵州省毕节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8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5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