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2016年9月23日四川理塘M4.9和M5.1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30 12:48

  本文关键词: 理塘M.和M.地震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出处:《地震地质》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6年9月23日,在四川西部理塘县相继发生M4.9和M5.1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块体西北部金沙江断裂带与理塘断裂带所夹持的区域。文中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和波形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理塘M4.9和M5.1主震及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这2个主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与矩震级。根据重定位后的余震空间分布形态、M4.9和M5.1主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等震线形态及震中附近主要构造的展布,分析认为,近EW走向、倾向N的哈嘎拉断裂带为理塘M4.9和M5.1地震的发震构造,与该断裂带走向和倾向一致的节面Ⅰ为同震断层面,断面倾角44°。理塘M4.9和M5.1地震可能是在西侧羌塘块体物质持续E向挤入作用下、位于理塘—巴塘地区上地壳内的近EW向哈嘎拉断裂张性运动所致。
[Abstract]:In September 23rd 2016, M4.9 and M5.1 earthquakes occurred successively in Litang County, western Sichuan. The epi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Jinshajiang fault zone and the Litang fault zone in the northwest of Sichuan-Yunnan block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eismic phase report and waveform data provided by the Sichuan regional seismograph network. By using multi-stage localization method, the main shocks and aftershock sequences of M 4.9 and M 5.1 in Litang are reloc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two main shock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CAP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 The focal moment center depth and moment magnitude. Based on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aftershock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M 4.9 and M 5.1, combined with the isoseismal shap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structures near the epicenter, it is considered that. Near the EW strike, the Hagala fault zone with a tendency to N is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Litang M 4.9 and M 5.1 earthquakes, and the joint plane I,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and tendency of the fault zone, is the co-seismic fault plane. The inclined angle of the section is 44 掳. The earthquakes of Litang M 4.9 and M 5.1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continuous E entrainment of the Qiangtang block on the west side. The near EW-Hagala fault extensional movement in the upper crust of the Litang-Batang area.
【作者单位】: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4047) 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节税资金投资项目(XDK2015001) 四川省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S201637) 2017年地震监测预报跟踪专项共同资助
【分类号】:P315.2
【正文快照】: 0引言2016年9月23日0时47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发生M4.9地震,0.5h后,距其震中西北约3km处,于1时23分再次发生M5.1地震。四川省地震局根据震区震害调查和强震动观测记录,给出了本次地震的等震线(烈度)分布,等震线呈不规则椭圆状分布,长轴近EW向,最高烈度Ⅵ度(图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存翰;;1986年理塘5.6级地震考察[J];四川地震;1987年01期

2 杜平山;;1989年理塘5.0级地震宏观考察[J];四川地震;1989年02期

3 ;1948年理塘7.3级地震[J];四川地震;1988年04期

4 ;西南三江中段(石渠—甘孜—理塘)地区遥感综合矿产地质调查[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2期

5 魏永峰,罗森林,杨明文;川西理塘第四纪盆地沉积体系、演化及古气候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6 李天yR,王光弟;浅析控震构造与发震构造[J];地震研究;1981年03期

7 ;关于甘孜6.0级地震控震和发震构造讨论(摘编)[J];四川地震;1983年01期

8 林锦华,游良斌;福州南郊3.5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J];福建地震;1999年03期

9 史志刚;雷中生;袁道阳;刘兴旺;;1306年宁夏固原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4期

10 史志刚;袁道阳;李廷栋;耿树方;雷中生;刘兴旺;何文贵;金卿;;公元600年秦陇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J];科技导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镇寰;钟贻军;;1969年阳江6.4级地震发震构造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环文林;时振梁;张晓东;;1604年泉州海外7(1/2)级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3 刘白云;袁道阳;邵延秀;张波;牛延平;;1654年天水南8.0级地震发震构造和发震机制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石伟;张立忱;张永刚;张天雷;刘长生;;2009年黑龙江安达4.5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裕明;;关于弥散地震问题[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荣代潞;李亚荣;;玉门5.9级地震序列精确定位和发震构造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相宁;;谈印尼9级、8.7级与中国8.1级发震构造体系[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时若;;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发震构造的厘定条件及力学机理探讨[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9 魏柏林;;发震构造的一种新型式——转换破裂型[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10 孙岩;;江苏溧阳地震的发震构造[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晓明;发震构造位于映秀断裂带[N];四川科技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理塘地区断裂构造变形及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登峰;川西理塘盆地更新世地层与沉积相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赵国华;川滇块体内理塘断裂活动性及其构造地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章龙胜;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断裂活动性及其发震构造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6年

5 王金烁;疑难地震区发震构造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7年

6 吕锦雄;梓潼“7.29” Ms4.9地震发震构造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王世元;理塘—雅江断块活动性及工程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沈得秀;华南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别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9 王健;林甸地震发震构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冷崴;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1476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76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