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塑弹塑性岩石的非线性损伤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30 17:08

  本文关键词: 塑弹塑性材料 非线性指标 起始损伤点 非线性损伤模型 出处:《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岩石常规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发现某类岩石在峰前具有明显的压密阶段,表明该类岩石具有塑弹塑性材料的特征。基于塑弹塑性材料非线性应力应变曲线,引入非线性指标,并考虑损伤门槛值,应用统计损伤理论,提出具有塑弹塑性特征的岩石非线性损伤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岩石应变硬化软化特性,而且能够刻画压密区的特性,更为准确地表征了该类岩石应力应变的非线性关系。采用辉绿岩试验数据对本文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试验曲线与理论曲线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采用峰前具有明显线弹性变形特征的岩石常规三轴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模型通过峰后引入非线性指标同样可以反映岩石应变软化特性。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rock under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 it is found that a certain kind of rock has obvious compaction stage before the peak. Based on the nonlinear stress-strain curve of the elastoplastic material, the nonlinear index is introduced and the damage threshold is considered, and the statistical damage theory is applied. A nonlinear damage model of rock with plastic elastoplastic characteristics is proposed, which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strain hardening and soft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ut als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action zone.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of stress and strain of this kind of rock is more accurately characterized.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diabase test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curv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urve. Thus the rationa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are verified. The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 data of rock with obvious linear elastic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before the peak are further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also reflect the strain soft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y introducing nonlinear index after peak.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工程力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9145,5127909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EQ005)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5M582092)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2015GN030)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0引言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晶粒、孔隙和胶结物组成的复合体,经过长期地质演变和复杂的构造运动后形成了各种微孔洞和微裂纹。岩石存在的原始缺陷,如杂质、颗粒界面、包含物、孔隙和微裂纹等,极大地影响了岩石的力学性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由岩石缺陷造成的非均质性会导致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徐卫亚;赵海斌;王伟;梅松华;;碎屑砂岩三轴压缩下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2 黄志全;王成;高芸;;灰质泥岩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与本构方程的研究[J];建筑科学;2014年01期

3 张明;王菲;杨强;;基于三轴压缩试验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4 周峙;张家铭;刘宇航;刘江;;巴东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损伤特性三轴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2期

5 郭印同;杨春和;;硬石膏常规三轴压缩下强度和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6期

6 刘成学;杨林德;曹文贵;;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反演[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7 李杭州;廖红建;盛谦;;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软岩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8 曹文贵,赵明华,刘成学;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莫尔-库仑岩石强度判据修正方法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4期

9 曹文贵,赵明华,刘成学;基于Weibull分布的岩石损伤软化模型及其修正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9期

10 卢允德,葛修润,蒋宇,任建喜;大理岩常规三轴压缩全过程试验和本构方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灵芳;徐曼菲;朴亨;李霞;;基于流固耦合的换热管道污垢超声回波检测数值模拟与实验[J];中国机械工程;2017年03期

2 李斌;黄炜;李昌宁;董昆仑;;钢纤维再生砖骨料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3 张亚鹏;韩杨;白哲;刘彦延;葛书勋;;砂岩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力学效应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4 王军保;刘新荣;刘俊;宋战平;;砂岩力学特性及其改进Duncan-Chang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5 王创业;王洪麒;;基于改进Harris函数的砂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年12期

6 郭少龙;鹿群;王闵闵;高萌;;水泥土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7 王登科;刘淑敏;魏建平;王洪磊;彭明;;冲击破坏条件下煤的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与分析[J];煤炭学报;2016年12期

8 张艳博;李健;刘祥鑫;田宝柱;;侧压对巷道岩爆声发射及损伤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9 何尚森;谢生荣;宋宝华;周殿奇;孙颜顶;韩帅;;近距离下煤层损伤基本顶破断规律及稳定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6年10期

10 高春艳;高全臣;牛建广;;考虑加速蠕变的深井巷道粉砂岩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峙;张家铭;刘宇航;刘江;;巴东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损伤特性三轴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2期

2 于怀昌;李亚丽;刘汉东;;粉砂质泥岩常规力学、蠕变以及应力松弛特性的对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3 蒋维;邓建;李隐;;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张明;卢裕杰;杨强;;准脆性材料的破坏概率与强度尺寸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5 季明;高峰;高亚楠;顾宏星;;灰质泥岩遇水膨胀的时间效应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郭印同;杨春和;;硬石膏常规三轴压缩下强度和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6期

7 贾善坡;陈卫忠;于洪丹;李香玲;;泥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参数辨识[J];岩土力学;2009年12期

8 陈鑫;袁静;钟建华;杨玉平;杨玉芳;;东营凹陷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中的黏土矿物[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王思敬;;论岩石的地质本质性及其岩石力学演绎[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10 朱泽奇;盛谦;张占荣;;脆性岩石侧向变形特征及损伤机理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献;陈宇;李宁;;基于材料损伤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J];工程力学;2014年06期

2 胡英国;卢文波;陈明;严鹏;周创兵;;岩石爆破损伤模型的比选与改进[J];岩土力学;2012年11期

3 何明,符晓陵,,徐道远;混凝土的损伤模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4 孟红,孙广莲,李焱,刘菊华,王玉梅;HCMV大小鼠眼组织损伤模型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1年03期

5 曹文衔,董宝,沈祖炎;单向应力状态下钢材高温分析的损伤模型[J];上海力学;1998年02期

6 倪红坚,王瑞和,张延庆;高压水射流作用下岩石的损伤模型[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7 高军;黄再兴;;基于Anand本构关系的损伤模型及其在ABAQUS中的单元验证[J];力学季刊;2011年02期

8 陈文玲,李宁;含非贯通裂隙岩体介质的损伤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9 郭进;王君杰;黄勇;;Park-Ang损伤模型在弯矩-转角层面的三维拓展[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4期

10 朱慧敏;陈志;;UVB辐射皮肤损伤模型的构建[J];甘肃科技;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阙海萍;刘少君;;大鼠脊髓原代神经元培养和损伤模型的建立[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唐占英;周泉;李晨光;王拥军;周重建;施杞;;大鼠颈神经背根节压迫性损伤模型的设计与建立[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胡英国;卢文波;陈明;严鹏;周创兵;;岩石爆破损伤模型的比选与改进[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郭丽丽;王阶;陈雯;周婷婷;;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时间与损伤模型的合理评价[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忆文;赵子琴;陈忆九;阎祖康;顾云菊;吴文庆;廖燕萍;;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FBs)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张曦;陈幸华;司英健;刘耀;高蕾;高力;彭贤贵;王庆余;;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的建立[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琢;焦新福;叶望云;舒沪英;;血瘀证大鼠红细胞损伤模型的研制与运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郑黎燕;王国华;阙海萍;郁毅刚;马振莲;李欣;刘少君;;Nogo及其NgR受体在神经细胞及损伤模型中的表达[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唐占英;周泉;李晨光;王拥军;周重建;施杞;;大鼠颈神经背根节压迫性损伤模型的设计与建立[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锐;鞠躬;;还原论式大鼠脊髓急性全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操汝佳;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地震损伤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2 邹淼;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地震损伤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3 郭长岚;基于微观损伤模型的Q235B圆钢管断裂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胡蕾;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对造血损伤模型小鼠体内造血调控作用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5 祁玉婷;急性高原缺氧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脑线粒体差异蛋白表达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张沛;基于GTN损伤模型的钢节点断裂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7 刘文涛;考虑混合强化准则的GTN损伤模型[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76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76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d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