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东段天湖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本文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印支期 天湖 中天山 出处:《地质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天湖花岗岩体由六个侵入体组成,按岩石谱系划分为三个岩相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其为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圆形深成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天湖岩体侵位于早三叠世(241~243Ma),为印支早期的产物。来自岩体的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ε_(Hf)(t)值变化于-2.6~5.5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941~1435Ma之间,表明其岩浆源区均为来源于亏损地慢的新生地壳岩石。该岩体总体富硅(SiO_2为69.14%~76.62%),富碱(K_2O+Na_2O为7.39%~8.83%),而Ti,Ca,Fe和Mg含量较低,A/CNK为0.95~1.04,(K_2O+Na_2O)/Al_2O_3为0.69~0.82,属于钙碱性花岗岩。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和高场强元素(HFSE)Ba、Th,但贫Ta、Nb、Ce、Hf、Zr、Sm、Y及Yb。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异不显著,而轻稀土分异明显,铕呈现弱负异常(δEu=0.24~0.78)。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天湖岩体形成与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内侵使得中-新元古代新生的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有关。岩浆侵入活动的动力来源于海西晚期至印支早期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和碰撞及随后的板内伸展作用。
[Abstract]:The Tianhu granite body is composed of six intrusions and is divided into three lithofacies units according to the rock lineage and merged into one superunit.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ormed by three magmatic intrusions during the same magmatic melting event. The Tianhu intrusion is located in the early Triassic and is the product of the early Indosinian period. The results of zircon in-situ HF isotopic determination from the intrusive body indicate that the intrusion occurred in the early Triassic. The value of the 蔚 HfT) varies from -2.6 to 5.5, and from the age of the two-stage HF model to between 941 and 1435 Ma. It is shown that the magmatic source areas are all derived from depleted new crustal rocks, and the total SiOSP _ 2 is 69.14 ~ 76.62 ~ 2). The Na_2O of alkali-rich K2O was 7.39, and the content of Ti-Ca-Fe and mg was 0.95% 1.04. The K _ 2O Na_2O)/Al_2O_3 is 0.69 ~ 0.82, which belongs to calc-alkaline granite, and is enriched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 Lilei _ (K) on the whole. RB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Ba-Thh, but the normalized partitioning curves of chondrite-like chondrites are of right-dip type, but they are poor in Ta-NbSe, Hf-NbCE-Hf-ZrSM-Y and Yb.rare-earth elements in the chondrite-like chondrites. The fractionation of light and heavy rare earths is obvious, but that of light rare earth is not obvious. Europium shows weak negative anomaly (未 EU ~ (2 +) 0.24 ~ 0.78). The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the fractionation of light and light rare earths is not obvious. The formation of Tianhu rock mass is related to the partial melting of Meso- Neoproterozoic new crustal material caused by the submersion and internal transgression of mantle magma. The motive force of magmatic intrusion came from the late Hercynian to the early Indosinian PaleoTethys ocean to the north. Impact and collision and subsequent intraplate stretching.
【作者单位】: 中核集团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重点实验室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国防科工局“核设施退役和三废治理”项目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新疆预选区选址和场址评价研究成果
【分类号】:P588.121
【正文快照】: 注:本文为国防科工局“核设施退役和三废治理”项目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新疆预选区选址和场址评价研究成果。东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Seng9r et al.,1993;Xiao W J et al.,2004)南缘,该造山带从北向南依次为博格达及哈尔里克造山带、吐哈地块、觉罗塔格造山带和中天山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赵志丹,王立全,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2 王德滋;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校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3 洪大卫;王涛;童英;;中国花岗岩概述[J];地质论评;2007年S1期
4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J];岩石学报;2008年10期
5 邵其东;钱元明;吴登晨;;花岗岩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10期
6 王宠;;关于福建后侏罗纪的两种花岗岩相的简介[J];地质学报;1956年01期
7 Л.В.Таусон ,田华振;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类型[J];地质地球化学;1975年01期
8 张之平;;陕西秦岭地槽区花岗岩成因及成矿问题浅见[J];西北地质;1978年05期
9 S.Suensilpong;P.Putthapiban;N.Mantagit;王志泰;;含锡花岗岩的某些特征及其与构造条件的关系[J];云南地质;1982年02期
10 ;陕西省花岗岩类研究成果评审验收[J];陕西地质;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初步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聂凤军;裴荣富;吴良士;张洪涛;;内蒙古中南部古陆边缘花岗岩类及其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4 权恒;;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5 王玉太;史明魁;谭运金;张传荣;;南岭地区含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演化特点[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6 ;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2008年出版专著)[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7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旗;王焰;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杨树锋;陈汉林;陈芙蓉;竺国强;姜继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特征及地质意义[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杨树锋;陈汉林;姜继双;竺国强;;高温高压下华南两类花岗岩的波速特征及构造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科强;浙西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施彬;东昆仑黑海地区加里东期过铝质花岗岩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周洁;江南造山带东段含钨花岗岩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叶张煌;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特征及形成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禹丽;三江腾冲—保山地块中生代岩浆岩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郭春丽;赣南崇义—上犹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类的研究及对南岭地区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7 李永军;花岗岩类地质信息的采集与集成[D];长安大学;2005年
8 庞振山;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白宪洲;滇西龙陵地区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成矿作用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鹏春;湘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才;滇西龙陵象达—平达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刚;赣西北花山洞钨矿隐伏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安永龙;中祁连中段丹德尔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隆隆;内蒙古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区花岗岩类岩体时空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刘跃;胶东早白垩世早期新城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世民;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过程:西羌塘地块晚侏罗世岩浆岩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陈虹;内蒙古阿拉善巴音诺尔公一带二叠纪侵入岩地质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魏娟娟;北武夷龙头岗—王坞铜多金属矿田花岗岩类岩浆作用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王U,
本文编号:1484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8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