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entinel-1A数据、D-InSAR和沿轨干涉技术获取2016年高雄M_S6.7地震三维形变场
本文关键词: Sentinel-A 差分干涉 沿轨干涉 三维形变场 高雄MS.地震 出处:《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出一种沿轨干涉技术来获取Sentinel-1A数据中burst重叠区域内的方位向形变,进而通过内插方法得到非重叠区的方位向形变。针对D-InSAR的雷达视线向形变与沿轨干涉的方位向形变精度差异,采用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的方法解算了2016年高雄MS6.7地震的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高雄地震的同震形变以垂直和东西方向形变为主,且形变主要分布在断层左右两瓣。左瓣抬升,最大达到12cm;右瓣下沉,最大达到8cm;左右两瓣均伴随着向西的位移,最大达6cm。在左右两瓣之间,该地震还具有西北-东南走向的断层特性。
[Abstract]:An interferometry along the orbit is proposed to obtain the azimuth deformation in the burst overlapped region of Sentinel-1A data. Then the azimuth deformation in the nonoverlapping region is obtained by interpolation method. The accuracy of the radar line-of-sight deformation and the azimuth deformation along the rail interference is different for D-InSAR. The 3D deformation field of the 2016 Kaohsiung MS6.7 earthquake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weighted least squa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Kaohsiung earthquake is mainly vertical and east-west. The deformation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eft and right lobes of the fault, and the left valve is raised to a maximum of 12 cm. The right valve sank up to 8 cm.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lobes are accompanied by westward displacement, with a maximum of 6 cm.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lobes, the earthquake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orthwest to southeast strike faul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08,41531068) 国家863计划(2012AA1213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zzts205)~~
【分类号】:P315.7
【正文快照】: 北京时间2016-02-06 03:57:27,台湾省高雄市发生MS6.7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地理位置为22.94°N、120.43°E,震源深度15km。地震使地壳积累的能量得到释放,同时引起地表形变。监测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对于研究地质灾害触发机制和评估受灾情况十分重要[1]。过去数10a,学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涛,梁灿,,柏江玲;彰武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局部反向原因探索[J];东北地震研究;1995年01期
2 牛安福,张兴科,张晶,高福旺,吉平;吉林汪清7.2级深震前东北地区形变场分布特征[J];地震;2004年01期
3 孔繁强;林玉祥;;辽宁地区垂直形变场特征再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1991年04期
4 郭维栋,汤懋苍;地形变场与现代地壳垂直运动及地震活动关系初探(Ⅰ)——地形变场的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J];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01期
5 王志勇;张继贤;张永红;周兴东;刘磊;;伊朗巴姆6.5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的获取与解译[J];地震研究;2008年01期
6 沈旭章;梅秀苹;;由多台定点长水管倾斜资料构建形变场时空演化图像的初步尝试及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2009年01期
7 于建民,丁平,江在森;滇西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分析[J];地壳形变与地震;1987年01期
8 王家富;;有限元方法中的特殊单元及其在模拟同震形变场中的应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年01期
9 严珍珍;石耀霖;范湘涛;杜小平;;提取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的最佳雷达波段问题研究[J];地震;2011年03期
10 孙建中;用边界元法模拟同震形变场[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在森;黎凯武;张希;王双绪;方颖;;区域构造形变背景与蕴震形变场识别[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罗灼礼;;震源应力场、形变场、倾斜场[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3 江在森;崔笃信;王双绪;;大地垂直形变场信息分离与强震危险区判定[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4 张四新;刘文义;王双绪;;四川西部现今地壳形变场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屈春燕;张国宏;;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同震-震后形变场特征及演化过程[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杨国华;杨博;韩月萍;张风霜;;华北地区最近几年形变场的动态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郭晓丹;查显杰;黄金水;;利用像素偏移算法获取2013年雅安地震同震形变场[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七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张祖胜;;浅源构造地震形变场的一些定性特征[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9 周硕愚;梅世蓉;王若柏;吴云;龚凯虹;施顺英;;用蕴震系统图象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场现今演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张四新;刘文义;王双绪;;四川西部现今地壳形变场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佟国功;基于InSAR的伊朗BAM地震形变场获取和震源参数确定[D];中南大学;2008年
2 周辉;利用InSAR资料研究缅甸地震同震形变和震源参数[D];中南大学;2013年
3 薛腾飞;利用升降轨SAR数据提取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中模型的完善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87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8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