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图解法与矩值法在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粒度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2-04 01:30

  本文关键词: 图解法 矩值法 粒度参数 金沙江上游 溃坝堆积 出处:《现代地质》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应用图解法和矩值法,分别对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50个样品的粒度参数进行定量计算,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溃坝堆积物的上、中、下游三个区段的两种计算结果的平均粒径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0.994、0.991,分选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959、0.901,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粒径基本相等,可以互相代替;标准偏差(分选系数)除上游区段存在较大偏差外,其它两区段分选系数基本相等,可以相互替代。整个溃坝堆积物粒度的偏态和峰态较离散,相关性较差。针对溃坝型沉积物,建议优先选用矩值法计算粒度参数,该方法能全面涵盖样品信息,反映整个沉积过程中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该研究结果与其它类型沉积物研究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粒度组分分布情况、沉积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不同。
[Abstract]: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analysis, the particle size parameters of 50 samples of the dam-break deposit of Xuelong sac ancient landslid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were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graphical method and moment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 upstream, middle and downstream sections of the dam break is highly correlat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948% 0.994 ~ 0.991and 0.824 ~ 0.959 ~ 0.90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btained by the two methods is basically equal and can be replaced by each other. Except for the large deviation in the upstream section, the separ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other two sections are basically equal and can be replaced by each other, and the skewness and peak state of the whole dam break deposit are more discrete. For the dam-break sediment, the moment method is preferred to calculate the particle size parameters, which can fully cover the sample informati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d those of other types of sediments are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size, the dynamic conditions an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012,51278046)
【分类号】:P642.2
【正文快照】: 0引言沉积物粒度分析是研究沉积环境、沉积及搬运过程和搬运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1-2]。近年来,粒度分析已广泛应用于黄土、古土壤、冰川、海洋、河流、湖泊、泥石流以及浊流等沉积物的研究中[3-13]。表征粒度特征的参数有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及峰态。目前,计算粒度参数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川克已 ,陈德惠;琵琶湖底堆积物的磁化测定[J];地质地球化学;1975年01期

2 谢明;长江三峡地区的黄土状堆积物[J];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3 栾城;;滑坡堆积物水分动态的观测[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年05期

4 张庆云 ,田德利;利用砾石形状和圆度判别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5 党福江;党如童;;陡坡河床堆积物中的水分动态[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年05期

6 张相训;桂西岩溶区第四纪堆积物的特征及其成因初步分析[J];广西地质;1993年01期

7 王华俊;涂国祥;李俊明;;西南某高速公路库区段冰水堆积物塌岸预测及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钱方,张景鑫,殷伟德;周口店猿人洞堆积物磁性地层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0年04期

9 刘祥;松花江中游(吉林北—陶赖昭)一带第四纪堆积物分层[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10 李建星;岳乐平;徐永;孙勃;孙匴;王晓勇;;吕梁山西麓红粘土和水成堆积物之间的关系[J];沉积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彪;陈剑杰;黄裕雄;;西北某地第四纪冰川堆积物工程地质特性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安丰;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前期地质工作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松;金沙江上游雪隆囊滑坡坝成因及残留坝体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沙特;泥石流堆积物的强度特性及PFC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武文秀;青藏高原东南缘隧道浅埋段第四纪堆积物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马克斯(Boateng Maxwell Antwi);四平杏山第四纪堆积物的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8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88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