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四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8-02-08 17:15

  本文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碳酸盐岩 雷口坡组四段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出处:《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特征参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及流体性质与来源,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中可辅助判断烃源岩、储层沉积环境及油气来源等。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明显的δCe负异常和δEu正异常。分析认为,低稀土元素总量、δCe负异常反映了雷四段沉积时为相对开放的弱氧化低能环境,有利于成烃生物的繁育和生长,可为雷四段烃源岩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显著的δEu正异常表明了后期强还原环境下的流体活动,对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作用。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显著的δEu正异常以及与热液流体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川西雷四段经历过后期的热液蚀变与改造,而热液运移的通道也可为深层油气向上运移提供良好的输导条件。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sediments can well reflect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he properties and sources of fluids, and can be used in oil and gas geological research to judge source rocks. Reservoi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source of oil and gas, etc. The results of REE measurements in the fourth member carbonate rock of Leikoupo formation in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show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s low, light an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distinct, and there are obvious negative 未 ce anomalies and positive 未 EU anomalies. The negative 未 ce anomaly reflects the relatively open environment of weak oxidation and low energy, which is favorable to the propagation and growth of hydrocarbon forming organisms, and can provid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Lei Lei formation. The significant 未 EU positive anomaly indicates that the fluid activity in the late strongly reduced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Light rare earth enrichment, heavy rare earth depletion, significant 未 EU positive anomaly and the REE distribution model similar to hydrothermal fluids a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th member of West Sichuan has experienced lat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passage of hydrothermal migration can also provide goo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upward migration of deep oil and gas.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6ZX05005-001-005)资助
【分类号】:P618.13;P5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文剑;侯明才;邢凤存;徐胜林;林良彪;;川东南地区娄山关群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04期

2 杨克明;;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3期

3 陈迎宾;胡烨;王彦青;曾华盛;;大邑构造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成藏条件[J];特种油气藏;2016年03期

4 谢刚平;;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气源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4期

5 余新亚;李平平;邹华耀;王广伟;张毅;;川北元坝气田二叠系长兴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5年03期

6 张晓龙;冀华丽;李媛姝;杨帆;郭少斌;;微量元素分析在南堡凹陷南部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5年02期

7 王东旭;王爱国;张保国;王震亮;费世祥;魏丽;;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五段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岩流体示踪[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年04期

8 周国兴;赵恩好;岳明新;曹丹红;;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在地质学中的意义[J];地质与资源;2014年05期

9 许国明;宋晓波;冯霞;隆轲;王琼仙;石国山;朱兰;;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潜力[J];天然气工业;2013年08期

10 罗超;徐争启;程发贵;张成江;倪师军;唐纯勇;梁军;张长俊;;广西373铀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地质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云清;李宏涛;肖开华;冯琼;;川西坳陷中段西部雷四段气藏沉积层序及其对储层的控制[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 梁世友;陈迎宾;赵国伟;王彦青;胡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四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1期

3 林小云;魏民生;丰勇;李璐;韩艳;;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组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1期

4 孟森;周进高;杨柳;郝毅;娄雪;;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中—粗晶白云岩成因[J];海相油气地质;2017年01期

5 甘振维;;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支撑引领百亿气田建设[J];天然气工业;2016年12期

6 赵立鹏;王冉;钟方军;武静;;赣东北重点泥页岩层系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7年01期

7 龙翼;刘树根;宋金民;孙玮;林彤;余永强;;龙岗地区中三叠统雷四~3亚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岩性油气藏;2016年06期

8 李蓉;许国明;宋晓波;隆轲;王东;;川西坳陷雷四~3亚段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特征[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9 李蓉;隆轲;宋晓波;许国明;王琼仙;王东;;川西拗陷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特征及控制因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10 Xiao-Liang Bai;Shao-Nan Zhang;Qing-Yu Huang;Xiao-Qi Ding;Si-Yang Zhang;;Origin of dolomite in the Middle Ordovician peritidal platform carbonates i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western China[J];Petroleum Science;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宾;胡烨;王彦青;翟怡;何晋发;;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5期

2 谢刚平;;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气源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4期

3 刘海青;许廷生;李艳梅;孟令箭;吴琳娜;;南堡凹陷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形成及分布[J];特种油气藏;2014年05期

4 田永净;马永生;刘波;张学丰;刘建强;石开波;吴双林;;川东北元坝气田长兴组白云岩成因研究[J];岩石学报;2014年09期

5 江青春;胡素云;汪泽成;王铜山;李秋芬;翟秀芬;;四川盆地中二叠统中-粗晶白云岩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4期

6 陈迎宾;胡烨;王彦青;;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评价[J];特种油气藏;2014年05期

7 王时林;刘翠琴;张博明;乔海波;李亮;;南堡2号构造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4年05期

8 杨克明;;四川盆地“新场运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4期

9 黄擎宇;张哨楠;叶宁;李映涛;;玉北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3期

10 张德民;鲍志东;潘文庆;郝雁;陈永权;王俊;张艳秋;赖洪飞;;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中寒武统蒸发台地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仁春;;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来源与成藏分析[J];现代地质;2014年02期

2 范菊芬;;川西坳陷雷口坡组气藏勘探远景区预测[J];石油物探;2009年04期

3 贝丰 ,杨元初;马角坝地区中三迭统雷口坡组有机质的研究及生油潜能估价[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4 李政;徐争启;张成江;;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常量元素特征及其意义[J];金属矿山;2014年02期

5 吴小庆;赵路子;黄亮;丁熊;唐青松;;川中-川南过渡带雷口坡组沉积相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2010年03期

6 罗啸泉;唐桂宾;;川西龙门山前缘雷口坡组油气成藏条件[J];四川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7 李浩;王兴志;胡杨;朱童;李顺;杨雪飞;;川北仪陇—平昌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岩溶的识别及其与储层的关系[J];海相油气地质;2013年03期

8 张涛;罗啸泉;;川西龙门山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特征[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2年05期

9 冯动军;朱彤;李宏涛;;川西海相雷口坡组成藏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胡伟光;陈山林;王涛;肖伟;李发贵;赵卓男;;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岩溶储层含气性预测[J];天然气技术;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书兵;罗啸泉;陈洪德;赵锡奎;陈昭国;陈兰;;川西龙门山造山带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前景[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曾德铭;王兴志;宋章强;;川西北地区雷口坡组沉积相及其对储层的影响[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浩坤;川西孝泉—新场构造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震沉积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秦川;川西坳陷中北部三叠系雷口坡组—马鞍塘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川西坳陷雷口坡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万元博;川西南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油气聚集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米色子哈;川西坳陷中段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秦川;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孙腾蛟;四川盆地中三叠雷口坡组烃源岩特征及气源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陈多;川西凹陷平落构造区雷口坡组锶同位素地质演化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曾德铭;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陈玉;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性层序地层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9 李幸运;川西坳陷南段雷口坡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胡杨;龙岗—营山地区雷口坡组雷四段储层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5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95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