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

发布时间:2018-02-08 22:40

  本文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高分异花岗岩 地壳深熔作用 碰撞造山带 喜马拉雅造山带 出处:《岩石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以来,伴随着构造演化和温度-压力-成分(P-T-X)的变化,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下地壳变质岩发生不同类型的部分熔融反应,形成性质各异的过铝质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在形成时代、矿物组成、全岩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始新世构造岩浆作用形成高Sr/Y二云母花岗岩和演化程度较高的淡色花岗岩和淡色花岗玢岩,它们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是碰撞早期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渐新世淡色花岗岩主要为演化程度较高的淡色花岗岩,可能指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快速剥露作用起始于渐新世。早中新世以来的淡色花岗岩是喜马拉雅造山带淡色花岗岩的主体,是变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包含两类部分熔融作用——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A类)和白云母脱水熔融作用(B类)。这两类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花岗质熔体在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两类部分熔融作用过程中主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溶解行为。这些不同期次的地壳深熔作用都伴随着高分异淡色花岗岩,伴随着关键金属元素(Nb、Ta、Sn、Be等)的富集,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要靶区。新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碰撞造山带中,花岗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是深部地壳物质对构造过程响应的结果,是深入理解碰撞造山带深部地壳物理和化学行为的重要岩石探针。
[Abstract]:Since the India-Eurasian collision, different types of partial melting reactions have occurred in the lower crust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Himalayan orogenic belt, following tectonic evolution and changes in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composition (P-T-X). Forming peraluminous granites of various natures. These granites were formed at the time of their forma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rock elements and radioisotopes show great differences. The Eocene tectonic magmatism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high Sr/Y dimica granites and higher evolutional degree of pale granite and pale granite-porphyrite. They have similar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are the product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thickened in the early collision period. It may indicate that the rapid exfoliation of the Himalayan orogenic belt began in the Oligocene. The pale granite since the early Miocene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pale granite in the Himalayan orogenic belt and the product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argillaceous rock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artial melting processes: water induced partial melting of Muscovite and dehydration of Muscovite and dehydration of Muscovite. The granitic melts formed by these two kinds of partial melting processes have both elemental and isotop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ing obvious differences, I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the major petrogenic minerals and accessory minerals in the process of two types of partial melting. These deep crustal meltdowns are accompanied by the enrichment of high grade heterogenous pale granites and the key metal elements, such as NbTa-TaSn-SnBe, and so on, which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the major rock-forming minerals and parameta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artial melting. The new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the changes of granite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are the result of the deep crustal material responding to the tectonic process. It is an important rock probe for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deep crust of the collision orogenic bel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02000150005)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25010)联合资助
【分类号】:P542;P588.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赵志丹,王立全,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2 王德滋;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校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3 洪大卫;王涛;童英;;中国花岗岩概述[J];地质论评;2007年S1期

4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J];岩石学报;2008年10期

5 邵其东;钱元明;吴登晨;;花岗岩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10期

6 王宠;;关于福建后侏罗纪的两种花岗岩相的简介[J];地质学报;1956年01期

7 Л.В.Таусон ,田华振;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类型[J];地质地球化学;1975年01期

8 张之平;;陕西秦岭地槽区花岗岩成因及成矿问题浅见[J];西北地质;1978年05期

9 S.Suensilpong;P.Putthapiban;N.Mantagit;王志泰;;含锡花岗岩的某些特征及其与构造条件的关系[J];云南地质;1982年02期

10 ;陕西省花岗岩类研究成果评审验收[J];陕西地质;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初步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聂凤军;裴荣富;吴良士;张洪涛;;内蒙古中南部古陆边缘花岗岩类及其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4 权恒;;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5 王玉太;史明魁;谭运金;张传荣;;南岭地区含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演化特点[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6 ;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2008年出版专著)[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7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旗;王焰;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杨树锋;陈汉林;陈芙蓉;竺国强;姜继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特征及地质意义[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杨树锋;陈汉林;姜继双;竺国强;;高温高压下华南两类花岗岩的波速特征及构造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科强;浙西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施彬;东昆仑黑海地区加里东期过铝质花岗岩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周洁;江南造山带东段含钨花岗岩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叶张煌;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特征及形成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禹丽;三江腾冲—保山地块中生代岩浆岩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郭春丽;赣南崇义—上犹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类的研究及对南岭地区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7 李永军;花岗岩类地质信息的采集与集成[D];长安大学;2005年

8 庞振山;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白宪洲;滇西龙陵地区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成矿作用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鹏春;湘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才;滇西龙陵象达—平达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刚;赣西北花山洞钨矿隐伏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安永龙;中祁连中段丹德尔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隆隆;内蒙古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区花岗岩类岩体时空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刘跃;胶东早白垩世早期新城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世民;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过程:西羌塘地块晚侏罗世岩浆岩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陈虹;内蒙古阿拉善巴音诺尔公一带二叠纪侵入岩地质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魏娟娟;北武夷龙头岗—王坞铜多金属矿田花岗岩类岩浆作用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王U,

本文编号:1496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96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