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多孔介质储层表征技术在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储层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2-10 00:16

  本文关键词: 塔中地区 良里塔格组 礁滩相 多孔介质储层 表征技术 出处:《现代地质》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多孔介质储层表征技术应用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地震分析、岩样实验分析、生产动态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表征不同尺度储集空间及其组合特征,最终评价有利储层。应用该技术,识别塔中地区北斜坡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孔隙型、孔洞型、孔隙-孔洞型、缝洞型和孔缝洞型5类储层,并表征了各类储层的孔喉结构、孔渗性和产能特征。结果表明:孔隙-孔洞型储层的孔喉结构发育大孔大喉的孔喉结构,优于孔隙型和孔洞型储层;裂缝对各类储层起到改善作用,裂缝的发育增加了储层孔渗性和连通性;储层产能特征受储层类型及规模影响,台缘孔缝洞型、孔隙-孔洞型储层以高产稳产为特征,台内缝洞型储层以中产较稳产为特征,台内孔洞型储层以中低产不稳产为特征。各类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中,台缘孔缝洞型、孔隙-孔洞型储层是最有利储层,台内缝洞型是目前台内勘探的主要类型,台内孔隙型、孔洞型储层在裂缝发育情况下可以形成潜力储层。
[Abstract]: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n porous Media using core analysis, log analysis, seismic analysis, sample experimental analysis, production dynamic analysis and other analytical methods, the reservoir space and its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cales are characterized. Finally, the favorable reservoir is evaluated. By using this technique, five types of reservoirs, such as pore type, pore type, pore type, pore type, fracture type and fracture type, are identified, and the pore throat structure of all kinds of reservoirs is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e throat structure of the pore cavity reservoir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pore type reservoir, and the pore throat structure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pore type reservoir and the pore cavity type reservoir, and the fra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servoir. The development of fractures increases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the reservoir productivity is affected by the reservoir type and scale, the porosity and porosity type of reservoir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nd stable production, and the middle production i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reservoir. Among the various types of reservoir space assemblage, the porosity and porosity type are the most favorable reservoir, and the fracture and cavity type in the platform is the main type of exploration in the platform at present, and the pore type in the platform is the main type of exploration in the platform at present, and the pore type in the platform is the main type of exploration in the platform, and the porosity type in the platform is the main type of exploration in the platform at present. The potential reservoir can be form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6ZX05004-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2014E-32)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娟;郭建华;蔡习尧;;塔中地区泥盆系东河砂岩段成岩作用研究[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年03期

2 王国司;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沉积特征[J];贵州地质;2002年03期

3 朱毅秀,林畅松,吕修祥,解启来;塔里木塔中地区二叠纪岩浆岩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意义初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2期

4 张殿伟;刘文汇;郑建京;王晓锋;南青云;;塔中地区天然气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6期

5 葛海波;傅恒;仝燕;高雁飞;杨宏飞;钟梁旋子;;塔中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存在依据[J];新疆地质;2013年03期

6 徐志明,董斌;塔中地区油气资源评价[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 翟光明,王建君;对塔中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J];石油学报;1999年04期

8 魏国齐,贾承造,宋惠珍,施央申,卢华复,李亚红;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沉积模式与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J];沉积学报;2000年03期

9 陈新军,谢其山,邢作云,焦志峰,陈萍丽;塔中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相研究[J];新疆地质;2004年02期

10 马明侠;陈新军;张学恒;;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特征及构造控制[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进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特征与砂体预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吴茂炳;王毅;张永贵;张达景;张涛;胡文萱;;塔中地区热液岩溶及其地质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谭秀成;李凌;陈景山;王振宇;丁熊;唐青松;;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塔中地区Yg陶系白云岩的成因[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佳蔚;邱楠生;常健;;塔中地区构造—热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响应[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卢颖忠;李保华;田瑞锋;张宇晓;;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横向特征初探[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罗宪婴;赵宗举;贺训云;陈学时;俞广;吴兴宁;;塔中地区下古生界主力油源层新认识[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开峰;孙武亮;;塔中地区速度模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蔡希源;陈新军;;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层序地层学及礁、滩相隐蔽圈闭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李超;丁文龙;樊太亮;于炳松;黄晓波;李春燕;;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钱一雄;陈强路;蔡习尧;邵志兵;;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研究进展[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海霞 李婧婧;扎根大漠 只因爱得深沉[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记者苏华 通讯员樊晶;塔中西部产能建设紧锣密鼓[N];中国石油报;2011年

3 记者 宗钢;塔中勘探质量先行[N];中国石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新军;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刘忠宝;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宫秀梅;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成藏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6年

4 王惠民;塔里木盆地塔中寒武系—奥陶系构造与沉积演化及相互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王黎栋;塔中地区T_7~4界面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朱美衡;塔中地区石炭系—上泥盆统沉积、储层特征及非构造圈闭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祝贺;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沉积、层序地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川;塔中地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油气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金虎;塔中地区卡1三维区块奥陶系台内滩的地震相特征与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杜亚军;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二氧化碳地质储存C级潜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潘柯伦;塔中地区卡1区块中下寒武统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牛燕宁;塔中地区帚状构造应力场演化及控油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何永W,

本文编号:1499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99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