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应用压汞实验方法研究致密储层孔隙结构——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14 16:08

  本文关键词: 孔隙结构 致密储层 常规压汞 恒速压汞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出处:《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瓶颈期的到来,致密油气藏越来越成为勘探开发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揭示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运用常规压汞与恒速压汞方法,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芦草沟组致密储层孔隙以溶蚀与胶结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粒内溶孔、半充填孔、粒间溶孔、晶间孔隙与晶内溶孔为主;依据常规压汞曲线分布位置、形态,兼顾孔隙度、渗透率及表征孔喉大小、分选、连通的各类参数,将储层划分为5大类进行分类评价。研究区储层喉道半径与孔喉配置关系较常规储层差别较大,储层渗流能力主要由喉道半径分布与孔喉半径比分布控制,而孔喉半径比呈现的双峰特征指示储层具有2种孔隙类型的组合,该类型的储层应成为该区未来勘探开发的重点。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bottleneck period of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ight reservoir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reveal the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reservoi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reservoir percolation capacity, The conventional mercury injection method and the constant speed mercury pressure method are used to combine the casting thin sheet,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reservoir of Lucaogou formation in Jimusar sag, Junggar Basin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e structure of dense reservoir of Lucaogou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is composed of dissolution and cementation. Cooperatively-formed intragranular dissolved pores, Half-filled pore,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 intergranular pore and intragranular dissolved pore,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position, shape,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various parameters of pore throat size, separation, conne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conventional mercury injection cu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oat radius and pore throat configuration in the study area is more different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reservoir, and the reservoir percolation abilit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throat radius and pore throat radius ratio. The bi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throat radius ratio indicate that the reservoir has two types of pore combination, and the reservoir of this type should be the focu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开发试验效果评价研究”(41272153)
【分类号】:P618.13;TE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香增;任来义;贺永红;席天德;葛云锦;米乃哲;邓南涛;;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定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1期

2 喻建;马捷;路俊刚;曹琰;冯胜斌;李卫成;;压汞—恒速压汞在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定量表征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储层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6期

3 孙张涛;田黔宁;吴西顺;邵明娟;;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矿业;2015年09期

4 朱华银;安来志;焦春艳;;恒速与恒压压汞差异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年07期

5 靳军;向宝力;杨召;李璐璐;吕道平;张毅;;实验分析技术在吉木萨尔凹陷致密储层研究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15年03期

6 张君峰;毕海滨;许浩;赵俊龙;喻廷旭;赵达;耿昀光;;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借鉴意义[J];石油学报;2015年02期

7 邓泳;杨龙;李琼;王玉梅;胡冰艳;;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岩心覆压孔渗变化规律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5年01期

8 张大权;邹妞妞;姜杨;马崇尧;杜社宽;;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芦草沟组低渗储层评价[J];特种油气藏;2015年01期

9 吴承美;郭智能;唐伏平;谢建勇;梁成钢;张乐园;;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初期开采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4年05期

10 梁浩;李新宁;马强;梁辉;罗权生;陈璇;白国娟;张琪;孟元林;;三塘湖盆地条湖组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云才;钟敏;魏漪;王志平;车树芹;;低油价下致密油资源经济效益评价研究[J];中国矿业;2017年02期

2 袁华玉;程远方;王伟;郭海涛;韩忠英;张宇;;长水平段钻井泥岩井壁坍塌周期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03期

3 张浩;陈刚;朱玉双;党永潮;陈娟;王恒力;斯扬;白超;李雪;;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以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油田长7储层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1期

4 马世忠;张宇鹏;;应用压汞实验方法研究致密储层孔隙结构——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1期

5 梁承春;郭景祥;;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_1小层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与储层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1期

6 徐立研;王胡振;张立韧;吕冲;徐秋仿;;中国致密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当代化工;2017年01期

7 郑民;王文广;李鹏;李建忠;吴晓智;;Dodsland油田致密油成藏特征及关键参数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8 隋阳;郭旭东;叶生林;王学斌;宜伟;;三塘湖盆地条湖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及致密油油源对比[J];新疆地质;2016年04期

9 吴伟涛;邓静;赵靖舟;孙勃;郭汉卿;邓秀芹;耳闯;白玉彬;;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06期

10 孟展;杨胜来;王璐;王智林;钱坤;马铨峥;韩伟;;致密油藏CO_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新进展[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马立强;吴思仪;袁龙;温新房;闫建平;耿斌;;致密砂岩油藏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以苏北盆地阜宁组和戴一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5期

2 刘英辉;朱筱敏;朱茂;廖宗宝;王小军;王俊怀;;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4年04期

3 田巍;朱维耀;朱华银;邓佳;安来志;杜珊;;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微观结构及渗流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7期

4 薛永超;田哠丰;;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藏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4年03期

5 任战利;李文厚;梁宇;吴晓青;于强;任龙;王维;;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2期

6 王香增;高胜利;高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3期

7 闫伟鹏;杨涛;马洪;郭彬程;黄福喜;唐惠;;中国陆相致密油成藏模式及地质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4年02期

8 杜金虎;刘合;马德胜;付金华;王玉华;周体尧;;试论中国陆相致密油有效开发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2期

9 方文超;姜汉桥;孙彬峰;顾浩;刘洪霞;;致密油藏特征及一种新型开发技术[J];科技导报;2014年07期

10 杜金虎;何海清;杨涛;李建忠;黄福喜;郭彬程;闫伟鹏;;中国致密油勘探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凌云;肖略生;季凤玲;朱小红;李红;;测井解释新方法在致密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3期

2 姚海林;魏钦廉;;致密储层改造效果预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30期

3 伊怀建;朱维耀;张明江;张萌;宋洪庆;;低渗透致密储层气体低速非达西渗流地层压力分布及产能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2年01期

4 王亮国;唐立章;邓莉;李学明;;致密储层物性下限研究——以川西新场大邑为例[J];钻采工艺;2011年06期

5 刘永峰;;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1期

6 赵岩;李剑波;;多参数地震属性在大邑地区超致密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1期

7 曾溅辉;杨智峰;冯枭;乔俊程;张忠义;;致密储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06期

8 宋子齐;景成;庞玉东;田新;张景皓;;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确定致密储层孔隙度——以苏里格气田东区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3年08期

9 倪根生;何建军;李琼;叶增炉;;利用小波相干技术检测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带[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年02期

10 胡永章,王洪辉,周文,段新国,刘兴德;楚雄盆地北部T_3-J致密储层裂缝分布规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振武;;致密储层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巍娜;天然气产能将超过13亿立方米[N];黑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国锋;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储层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3年

2 才博;非常规低渗透致密储层低伤害、高效改造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白玉彬;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7致密储层成岩演化与成藏过程耦合机理[D];西北大学;2013年

4 周文;川西致密储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石油工程地质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阳;致密储层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李彤;致密油气储层岩石参数测试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3年

3 李昌峰;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气藏致密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曾驰敏;Q油田致密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预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李龙;碎屑岩致密储层岩石物理模量定量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刘男卿;昌吉油田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形成机制[D];新疆大学;2016年

7 陈江;近致密储层产能预测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8 田肖雄;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3、4段储层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胡景涛;致密储层暂堵转向体积改造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10 王庆鹏;F142区块致密储层人工压裂模型表征[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11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11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