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青海五龙沟金矿田两期蚀变作用及其找矿意义

发布时间:2018-02-22 13:50

  本文关键词: 两期蚀变作用 金矿化 多金属矿化 找矿方向 五龙沟金矿田 青海 出处:《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青海五龙沟金矿田是东昆仑造山带中段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区内金矿床主要受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3条含金构造带控制。研究表明,矿田内存在两期蚀变矿化作用,早期是受线性断裂构造带控制的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作用,晚期是受多方向裂隙控制并与富含浸染状黄铁矿杂岩体有关的多金属矿化蚀变作用。晚期与含浸染状黄铁矿高侵位杂岩体有关的蚀变和多金属矿化吞食破坏了稍早形成的金矿床(体)。金矿找矿方向是沿线性断裂构造带,而且没有多方向裂隙穿插,特别是没有富含黄铁矿未变形花岗岩出露的部位,才有可能具有金矿化。
[Abstract]:The Wulonggou gold ore field in Qinghai Provi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The gold deposits in this area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ree gold-bearing structural belts, including the Yangou, the fluorite gully and the Hongqi gully, and the three gold-bearing structural belts in Sandaoliang-Kushuiquan. There are two phases of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ore field. The early stage is the alteration related to gold mineralization controlled by the linear fault structural belt. The late stage was controlled by multi-directional fissures and related to the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rich disseminated pyrite complex. In the late stage, the alteration and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emplacement complex containing disseminated pyrite destroyed slightly.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gold deposit is along fault structural zone, Moreover, gold mineralization is possible only when there are no multi-directional fractures, especially where the undeformed granite is rich in pyrite.
【作者单位】: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专项(编号12120113096000) 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ZLXJK201506)的资助成果
【分类号】:P618.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元良;;五龙沟勘查模式及下一步找矿部署[J];青海国土经略;2013年06期

2 刘再华,袁道先,何师意,曹建华,游省易,W.Dreybrodt,U.Svensson,K.Yoshimura,R.Drysdale;四川黄龙沟景区钙华的起源和形成机理研究[J];地球化学;2003年01期

3 苟宗海,吴山,赵兵;四川汶川、都江堰地区五龙沟砾岩的地质特征[J];矿物岩石;1999年04期

4 ;青海五龙沟金矿床有望成为超大型矿床[J];黄金;2012年11期

5 田国强;朱多禄;田咏;;五龙沟铜锌矿地质成因探讨[J];甘肃冶金;2006年03期

6 田生玉;青海赛什塘─日龙沟矿田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探讨[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9年06期

7 陈传国;;神龙沟斗蟒大战[J];西江月;2005年20期

8 何华春;李海宇;高萱;范亚民;殷勇;;渤海曹妃甸深水港老龙沟潮流通道稳定性研究——数字海洋技术的应用[J];海洋通报;2009年04期

9 姚富强,宋雨春,春乃芽,冯国清,李友权;辽宁省葫芦岛市青龙沟金矿床成因探讨[J];有色矿冶;2004年05期

10 任文恺;吴少锋;马强;张海青;吴鸿梅;;青海省五龙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甘肃科技;2012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雪农;;长城考察散记[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1期[C];2009年

2 何华春;高萱;;渤海曹妃甸深水港老龙沟潮流通道稳定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冯仕章;梅安静;党兴彦;管毓刚;付宝侠;阿延寿;崔林;王守良;淦卫东;谢建行;;青海省大柴旦镇滩间山地区金龙沟矿区金矿普查报告[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张子军;黄丛运;;青海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程建江;龙沟村盘活蔬菜种植业[N];伊犁日报(汉);2007年

2 覃德勤;柳州市全力治理回龙沟“脏、乱、差”问题[N];广西政协报;2011年

3 高宝贤邋张月鹏 记者 高靖峰;充满生机的沃土[N];锦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曾晓伟;坚持产村一体发展 彰显现代田园特色[N];绵阳日报;2012年

5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本报记者 胡世平 孙维铁;“创卫”让百姓生活更美好[N];广安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朱宝才 张冬凡;还锁龙沟绿水青山[N];铁岭日报;2008年

7 翟文 杨先鹏 王荔 向旭平 本报记者 张伟;回龙沟村推广发展大棚蔬菜[N];绵阳日报;2010年

8 记者 于德福;五龙沟金矿:探采一体化持续推动找矿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师威;发展经济 造福村民[N];铁岭日报;2007年

10 驻调兵山市记者 王忠;沟岔里绽放文明花[N];铁岭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承盛;东昆仑中段五龙沟矿集区金矿成矿作用及成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昊;青海省五龙沟金矿构造控矿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王铜;青海五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严威;青海省东昆仑五龙沟地区加里东期、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与控矿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王海静;四川黄龙沟钙华沉积溪流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陆露;东昆仑五龙沟金矿构造控矿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524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24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