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凹陷1号构造源上油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 源上油气藏 成藏特征 油源断裂 沉积砂体 南堡号构造 出处:《中国石油勘探》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南堡凹陷1号构造成藏条件、油气分布规律以及控藏因素系统分析认为:中浅层油气藏为源上油气藏,油气来自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油气分布表现为平面上集中于构造主体部位,油源断层两侧相对富集,远离构造主体,油气分散;纵向上含油层位多,出油井段长,含油层段相对集中,距离烃源岩层越远,油气富集越少,油气主要聚集在区域性巨厚火山岩盖层之下的东一段和馆四段。油气分布特征与控制油气藏形成的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继承性正向构造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与输导体系匹配的圈闭易于成藏;(2)油源断层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它与骨架砂体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将油气输送到中浅层有利圈闭中;(3)局部低幅度构造、火山岩侧向封堵与直接封盖层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因素;(4)良好的储集砂体类型和相带有助于油气富集,优先成藏。
[Abstract]: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and reservoir controlling factors of No.1 structure in Nanpu Sa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iddle-shallow reservoir is the source of upper reservoir, and the oil and gas comes from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is concentrated in the main part of the structure on the plane, the two sides of the oil-source fault are relatively enriched, far away from the main body of the structure, the oil and gas are dispersed, there are many oil-bearing layer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oil well section is long, and the oil-bearing zone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 farther away from the source rock, the less oil and gas enrichment. Oil and ga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irst and fourth member of the eastern and fourth member below the regional thick volcanic rock caprock.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the inherited structure is the favorable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migration. Oil source fault is the key factor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the composite transport system composed with skeleton sand body can transport oil and gas to middle-shallow favorable trap Zhongnian 3) local low-amplitude structure. The lateral plugging and direct sealing of volcanic rocks are 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tectonic-lithologic reservoir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科泰锐哲沃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南堡凹陷中浅层勘探技术攻关与规模增储”(2013A03-02)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敬艺;郭颖;卿颖;齐立新;于莹;;南堡油田古生界潜山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6年02期
2 吕延防;韦丹宁;孙永河;胡明;刘哲;孙同文;王海学;许辰璐;;南堡凹陷断层对中、上部含油组合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年04期
3 陈吉;吴远坤;孙爱艳;宋宝顺;仲学哲;;南堡油田沙一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特种油气藏;2015年01期
4 杨晓利;张自力;孙明;石文武;李瑞升;;同沉积断层控砂模式——以南堡凹陷南部地区Es~1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4期
5 董月霞;杨赏;陈蕾;王琦;曹中宏;;渤海湾盆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深部储集层特征——以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沙一段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4期
6 吕延防;许辰璐;付广;刘乃瑜;崔守凯;庞磊;;南堡凹陷中浅层盖-断组合控油模式及有利含油层位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1期
7 万锦峰;鲜本忠;李振鹏;张建国;姜在兴;王建伟;;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不同级别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的影响[J];沉积学报;2013年06期
8 姜福杰;董月霞;庞雄奇;汪英勋;郭继刚;范柏江;;南堡凹陷油气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J];现代地质;2013年05期
9 孙永河;赵博;董月霞;郑晓凤;胡明;;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4期
10 付广;杨敬博;;断盖配置对沿断裂运移油气的封闭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4期
2 赵汉卿;张建民;李栓豹;周连德;江远鹏;;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下段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年04期
3 高宁;付广;王慧;;南堡凹陷东一段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4 胡娟;丁晓琪;;龙凤山次凹营城组优质储层主控因素[J];四川地质学报;2017年02期
5 王文广;付广;胡明;;利用地震资料预测断裂发育区泥岩盖层封油气区的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3期
6 王雪峰;;断裂输导油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3期
7 郭杜军;;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空间匹配的控藏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3期
8 文雯;赵晓东;刘晓;李亮;乔海波;;南堡凹陷南部物源古近系沙一段沉积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7年03期
9 康海亮;林畅松;张宗和;刘晓;;南堡凹陷1号构造源上油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7年03期
10 付广;张桓;;油气倒灌运移形式分布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地质论评;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崇孝;罗群;宋岩;姜振学;刘云生;;纳米石油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6期
2 李海燕;高阳;王万福;陈昌照;黄海龙;;南堡凹陷CO_2在咸水层中的矿化封存机理[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谭先锋;蒋艳霞;田景春;邹国亮;李航;王伟庆;;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层序界面特征及时空属性[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2期
4 卿颖;张敬艺;汪浩源;唐小云;郭颖;;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古近系岩性油藏勘探实践[J];特种油气藏;2013年06期
5 方杰;吴小洲;王居峰;;黄骅坳陷下古生界深潜山油气聚集条件及成藏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3年04期
6 孙永河;赵博;董月霞;郑晓凤;胡明;;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4期
7 张伙兰;裴健翔;张迎朝;姜春艳;朱建成;艾能平;胡潜伟;于俊峰;;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黄流组超压储集层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3期
8 刘哲;付广;吕延防;胡明;孙同文;王超;;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定量评价[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付广;张超群;;气源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关系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3年01期
10 李易隆;贾爱林;何东博;;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群;;陆相断陷盆地坡折带成因类型及控砂模式——以南堡凹陷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6期
2 孙风涛;郭铁恩;田晓平;;南堡凹陷沉降史分析[J];海洋石油;2012年03期
3 付广;孙同文;吕延防;;南堡凹陷断-砂配置侧向输导油气能力评价方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4 石振荣,葛云龙,秦风启;南堡凹陷北部断裂特征动力学分析[J];断块油气田;2000年04期
5 梅玲;张枝焕;;南堡凹陷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2期
6 马乾;张军勇;李建林;李文华;刘国勇;冯朝荣;;南堡凹陷扭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2期
7 田涛;蒋有录;万涛;徐小龙;谢君;;南堡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断块油气田;2012年04期
8 ;南堡凹陷特殊异常体的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04期
9 丛良滋,周海民;南堡凹陷主动裂谷多幕拉张与油气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年04期
10 董月霞,周海民,夏文臣;南堡凹陷火山活动与裂陷旋回[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海民;董月霞;廖保方;马乾;杨勇;;南堡凹陷精细勘探实践与潜力[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王政军;马乾;赵忠新;朱光有;刘永昌;王建伟;张永超;;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成因及其气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晋香兰;;南堡凹陷构造应力场模拟与油气运聚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4 王政军;周贺;张红臣;张永超;夏景生;杜景霞;;南堡凹陷寒武系潜山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李琴君邋李晓东 特约记者 杜元梅;破解南堡凹陷勘探难题[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张翼;10亿吨大油田是如何被发现的[N];光明日报;2007年
3 郭立杰邋 罗良才 朱大军 王晓晖;追梦渤海湾:东部再现大油田[N];中国石油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观宏;南堡凹陷东营组堆积期构造活动的“双强效应”及其对沉积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王晓畅;南堡凹陷复杂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张翠梅;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构造—沉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姜华;南堡凹陷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艳;南堡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李梦瑶;南堡凹陷古近系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侯敬瑶;南堡凹陷泥页岩油气赋存方式及其有利勘探目标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高利明;南堡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武佩佩;南堡凹陷泥页岩裂缝形成机制及油气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吴伟;南堡凹陷东营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张新亮;南堡凹陷沙河街组高精度层序地层与有利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王岐;南堡凹陷一号构造油源断裂输导能力定量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荆琪;南堡凹陷柳南地区浅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徐亚军;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与油气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31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3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