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有机相与烃源灶

发布时间:2018-02-26 03:17

  本文关键词: 烃源岩有机相 烃源灶 赛汉塔拉凹陷 二连盆地 出处:《岩性油气藏》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油气勘探过程中,有机相的研究有助于定量表征烃源灶。为了更好地分析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勘探前景,应用大量岩石热解数据对烃源岩有机相进行划分,实现了对烃源岩的分类评价,同时结合烷烃参数、生物标志物参数和镜质体反射率标定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进而实现了对烃源灶的定量表征。研究表明:赛汉塔拉凹陷自下而上发育阿尔善组、腾一段和腾二段3套烃源岩,其中阿尔善组主要发育F相烃源岩,腾一段和腾二段主要发育D/E相烃源岩,兼有少量C相烃源岩,垂向上从阿尔善组到腾一段和腾二段下部再到腾二段上部,显示出F相—D/E相—F相的烃源岩分布特征;腾一段烃源灶为主力烃源灶,排烃强度为(500~3500)万t/km~2,阿尔善组烃源灶为次要烃源灶,排烃强度为(200~800)万t/km~2。研究结果为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资源潜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he study of organic facies is helpful to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stoves. In order to better analyze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s of Saihantala Sag in Erlian Basin, a large number of rock pyrolysis data are used to classify the organic facies of the source rock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ource rocks are realized, and the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of source rocks is calibrated with alkane parameters, biomarker parameters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foci has been real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sets of source rocks are developed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Saihantala Sag, the Tengyi member and the second member of Tengshan formation, in which the F phase source rock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Alshan formation. The D- E facies source rock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Tengyi and Teng members, with a small amount of C source rocks.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F-D- E -F facies are shown from the Arshan formation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member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ond member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member vertically. Teng formation hydrocarbon source stove is the main hydrocarbon source stove, hydrocarbon expulsion intensity is 3500) t / km-2, Alshan formation hydrocarbon source stove is secondary hydrocarbon source stove, and hydrocarbon expulsion intensity is 8 million t / km ~ 2.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resource potential analysis of Saihantala depression in Erlian Basi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西北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华北油田上产稳产800万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4E-35)资助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绍辉,李术元,陈志伟,秦匡宗;低熟烃源岩的超强混合溶剂抽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戴金星,刘德良,曹高社,秦胜飞;华北石油天然气烃源岩的确认及其地质矿产意义[J];地质通报;2002年06期

3 杜宏宇,王鸿雁,徐宗谦;马朗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地化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4期

4 周杰,李娜;有关烃源岩定量评价的几点意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宋一涛,廖永胜,张守春;半咸-咸水湖相烃源岩中两种赋存状态可溶有机质的测定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2005年14期

6 高志勇;朱如凯;张兴阳;;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沉积环境[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6期

7 王瑞;李季;蒋启贵;张彩明;;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烃源岩中轻烃的含量[J];岩矿测试;2008年05期

8 樊馥;叶文青;蔡进功;包于进;;烃源岩中粘土对有机质保存的研究进展[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3期

9 叶文青;蔡进功;樊馥;包于进;徐金鲤;;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J];高校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10 刘旭明;张成;;南海南部万安盆地烃源岩成熟史数值模拟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孙永红;李景坤;宋兰斌;;杏深1井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包建平;朱翠山;唐友军;朱俊章;肖中尧;李梅;张秋茶;;判断烃源岩倾油倾气性的定量分析技术[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吴应琴;王永莉;雷天柱;张虹;高苑;孟培;王有孝;夏燕青;;高过成熟烃源岩成熟度指标-姥鲛烷异构化指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国建英;马顺平;安霞;;测井信息解释烃源岩有机碳方法在廊固凹陷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陈中红;查明;;东营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宋桂侠;李振广;王成;徐春龙;;烃源岩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色谱-质谱特征[A];2005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立武;;烃源岩脱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方法[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8 蔡雄飞;冯庆来;顾松竹;;对上扬子北缘广元大隆组烃源岩的评价[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欣国;饶丹;贾存善;;周口中生界潜在烃源岩有效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张林晔;刘庆;张春荣;张守春;王茹;孔祥星;李政;;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层”的成烃与成藏[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江其勤;提出碳酸盐岩烃源岩新评价标准[N];中国石化报;2004年

2 杨建超;秦建中名列我国学科高被引作者[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江其勤;烃源岩成熟度测定更趋真实[N];中国石化报;2008年

4 江其勤 马中良;石勘院启动烃源岩生排烃机理研究[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江其勤;松辽盆地断陷层资源潜力巨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江其勤;我国气源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丁全利;重新认识鄂尔多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江其勤;四川盆地二叠系资源潜力研究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9 江其勤;石勘院甄别海相页岩成烃生物组合[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国朋飞;珠I坳陷优质烃源岩形成机理及其成藏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郭绍辉;低熟烃源岩地质有机大分子结构与成烃机理研究[D];石油大学;1998年

3 李吉焱;火山流体对烃源岩生烃效应的评价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4 谈玉明;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因与勘探方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5 许君玉;惠民凹陷北部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与资源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肖中尧;哈得4油田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世昌;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成藏动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穆国栋;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可溶有机质成气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陈炜;沙三层与沙四层烃源岩排烃门限压力动力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王东坤;准噶尔盆地西缘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张鸾沣;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烃源岩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张本浩;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烃源岩铀富集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7 肖家乐;济源市虎岭—店留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守春;东营凹陷第三系烃源岩排烃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沈斌;羌塘盆地主要中生代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10 谢宏琴;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D];中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1年



本文编号:1536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36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