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划分方案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本文关键词: 孔隙结构 孔隙分类方案 陆相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出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划分,当前国内尚无针对性的划分方案。为此,充分调研了国内外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分类方案,并从中优选出Loucks和于炳松的分类方案,结合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类型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对Loucks和于炳松的分类方案适当修改,提出了针对性更强的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划分方案,以期为延长石油陆相页岩气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此外,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发育特征,系统研究了各类孔隙的形成机制、发育规模及油气地质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组陆相页岩中粘土集合体内矿物片间孔隙油气地质意义最大;其次为黄铁矿晶间孔隙、有机质孔隙、裂缝孔隙和粘土矿物片间孔隙;再次为刚性颗粒粒间孔隙及边缘孔;石英颗粒溶孔孔径小、连通性差,油气地质意义最小。
[Abstract]:As a kind of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the continental shale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has not been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of pore types at present in China. Therefore,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s of pore types of shale reservoir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vestigated.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s of Loucks and Yu Bingsong were select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s of Loucks and Yu Bingsong were modified 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of the pore types of terrestrial shale in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gas in Yanchang formation, a more targeted schem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pore types in the continental shale is put forward. In addition, the argon ion polish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s used to observe the 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typ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inental shale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development scale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types of por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Yanchang formation, the interlaminar pores of clay assemblage have the greatest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followed by the intergranular pores of pyrite, the pores of organic matter, the pores of fractures and the pores of clay minerals, the second are the intergranular pores of rigid particles and the marginal pores. Quartz particles have small pore size, poor connectivity and minimum significance in oil and gas geology.
【作者单位】: 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2KTZB03-01-0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3AA06450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26B00)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于炳松;;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J];地学前缘;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岳;樊太亮;蒋恕;郁文谊;;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体系表征技术及分类方案[J];地质科技情报;2014年04期
2 李娟;于炳松;夏响华;田玉昆;李英烈;周惠;马勇胜;;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储层特征[J];地学前缘;2015年01期
3 李国亮;王先辉;柏道远;罗鹏;姜文;;湘中及湘东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勘探前景[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3期
4 焦淑静;张慧;薛东川;马勇;;泥页岩孔隙类型、形态特征及成因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5年05期
5 吴春燕;沈英;程玉群;毛中源;贾朋涛;;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气储层敏感性实验[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5期
6 闫德宇;黄文辉;张金川;;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及页岩气意义[J];地学前缘;2015年06期
7 张尚锋;张昌民;尹太举;李向阳;赵勇;;中国沉积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沉积学大会综述[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12期
8 李霞;王勤;黄志诚;;页岩孔隙结构研究进展及下扬子古生界页岩孔隙特征[J];地质学刊;2015年01期
9 邱全平;;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表征研究现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年04期
10 曹茜;周文;陈文玲;邓虎成;闫长辉;邓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气地层孔隙类型、尺度及成因分析[J];矿物岩石;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猛;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体系与页岩气富集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2 焦X;煤和泥页岩纳米孔隙的成因、演化机制与定量表征[D];南京大学;2015年
3 梁超;含油气细粒沉积岩沉积作用与储层形成机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文昭;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评价要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曹晓萌;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陈强;基于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页岩孔隙结构表征[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袁野;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气储层评价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5 张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产能建设目标优选[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6 马乔;川东地区页岩岩相及其控气性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刘雄辉;页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对吸附气量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8 甘辉;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祥义;中国黄土的孔隙类型与湿陷性[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12期
2 王海林;松辽盆地梨树─德惠地区砂岩孔隙类型和结构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年01期
3 谷顺华;;川西北雷三段孔隙类型及其成因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1982年02期
4 胡惟元,刘树晖;储聚期孔隙类型及其预测中的有关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3期
5 于振锋;程日辉;赵小青;孙凤贤;沈艳杰;;砂岩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响应与孔隙类型研究——以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下白垩统砂岩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G.B.Asquith;王环;;米德兰盆地北部二叠系狼营统重新评价中用岩石物性测井资料确定孔隙类型的重要性[J];国外油气勘探;1998年02期
7 郑求根,张育民,赵德勇;太康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孔隙类型及特征[J];河南石油;1996年05期
8 张陈慧;张浩;熊万军;蒋勇;;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划分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白云岩储层孔隙类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9 庞荣庆 ,孙宪铭 ,王国英;苏皖青龙群碳酸盐岩孔隙类型与储集岩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10 庞荣庆;孙宪铭;王国英;;苏皖南部三迭系青龙群碳酸盐岩孔隙类型与储集岩初步研究[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本文编号:1539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3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