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藏驱龙铜矿床矿体地质特征解析

发布时间:2018-03-03 00:24

  本文选题:西藏 切入点:驱龙 出处:《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西藏驱龙铜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一级构造单元,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东段,属于世界主要几大斑岩型铜矿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冈底斯Cu、Mo、Pb、Zn、Fe、Au成矿带东段。矿区内主要地质要素有中侏罗统叶巴组(J2y)地层,主要岩性为火山碎屑岩沉积、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熔结晶屑凝灰岩、英安岩和碎屑岩等;矿区为高原山地地貌,第四系(Q)沉积物主要沉积覆盖山沟河谷及两侧,受矿区地形条件限制,多成条带状分布,沉积物主要为残坡积物、冲洪积物及冰碛物;矿区沉积岩主要为火山碎屑等沉积形成的凝灰岩;矿区大面积出露侏罗系叶巴组火山岩;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体和斑岩体;由于矿区侵入岩比较发育,同时存在多期次的岩浆侵入活动,导致区内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区内存在构造比较简单,以驱龙背斜构造为主。前人在驱龙矿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矿区的勘查程度也比较高,但基于长期以来,在研究矿床方面人们常常因为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忽略了地质特征的研究或没有深入研究,针对这一现象,在两年以来我的导师提出从宏观立体的角度去对矿床的个地质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解析的思路,并带领着我们不断的完善和深入的探究,这一思路的具体解析方法在文章中将会进一步作阐述,而钻探工程的程度是这一研究思路的先决条件。目前,我们持有驱龙的地质编录资料及基本分析数据已经达到了可以以宏观立体图的方式去对矿区工程控制范围内的各地质要素特征及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解析,以此来推断地质要素的形态、产状、规模、地质要素的关系及岩浆侵位方向、矿液运移方向等,通过相关解析工作,得出以下几点认识:钻孔控制区内侵入岩总体呈中部向南较厚,而其余方向较薄的形态,北边侵入岩形态不规整,与凝灰岩接触带形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多为指状,南部岩体连续程度非常高,形态比较规整,区内侵入岩体在林周推覆扇南扇前部及同斜倒转褶皱构造控制下主要沿层理、节理、片理等上侵,整个控制区侵入岩总体上北倾,倾角较陡,岩浆主要由北边深部向南边浅部侵位,综合以上,推测矿区内岩浆侵位由北向南存在不同的通道,向钻孔控制区南部延伸还大量分布有侵入岩体,也可能存在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控制区内矿体形态大致与侵入岩形态相近,在控制区北、西侧钻孔中则出现最差且最为稀疏的现象,多呈脉状、细脉状等,或指状突进形态,倾向总体北倾,倾角较陡;结合品位、矿化强度系数和矿化情况的研究,再分析矿体在钻孔中的累积厚度及所占比例,总的来说矿体连续性较好,22个钻孔中的侵入岩达到了全岩矿化,非全岩矿化的侵入岩矿化部位以中下部矿化居多,其余地质体也可见矿体,但并非成矿岩体;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说明驱龙矿区成矿作用主要是受构造的控制,侵入岩也是成矿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岩矿化的侵入岩可能为成矿岩体,也为成矿提供通道,成矿可能与成岩同期或晚于,非全岩矿化的含矿侵入岩体的岩浆侵位通道为矿液的主要运移通道,成矿晚于成岩。综合以上认识,推断矿区的成矿主要受构造控制,岩浆由北边深部向南边浅部侵位,且存在不同的通道,矿液也主要是沿岩浆侵位通道运移,成矿作用、成矿物质来源及矿液运移与侵入岩密切相关,即在多期岩浆热液作用下均可能发生了成矿作用。结合工程控制情况及各种地质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解析结果,推测在矿区北侧及南侧,均具有成矿的有利条件,存在较大找矿潜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志明;侯增谦;夏代详;宋玉财;李政;;西藏驱龙铜矿西部斑岩与成矿关系的厘定:对矿床未来勘探方向的重要启示[J];矿床地质;2008年01期

2 侯增谦,高永丰,孟祥金,曲晓明,黄卫;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J];岩石学报;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1558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58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