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预警中的降水时空变异性——以云南头寨沟为例
本文选题:降雨(降水) 切入点:滑坡 出处:《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已有大量不同尺度的临界降水标准对区域性滑坡进行预警,但仍存在预警空间外延性差、时间精度低、临界降水阈值不科学等问题。针对当前构建的临界降水阈值实现滑坡预警模型,以云南昭通盘河流域头寨沟为例,在研究区两个不同海拔高度位置分别布设气象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降水观测,并比较了研究区两个不同位置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梯度高达190 mm/hm,两个不同海拔位置降水变异性显著;降水持时是造成山上(2#站)与山下(1#站)次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小雨时2#站与1#站的降水差异性很小,但1#站发生中雨及以上的降水事件时,2#站的降水等级比1#站高1~2个等级,且有59.26%的概率会发生大雨或者暴雨;1#站为暴雨时,2#站100.00%概率为暴雨甚至大暴雨;2#站与1#站夜间降水均大于白昼,且强降水事件多发生于夜间。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ritical precipitation standards of different scales for early warning of regional landslides, but there are still poor spatial ductility and low time accuracy. The critical precipitation threshold is not scientific. In view of the landslide warning model of the current critical precipitation threshold, taking the Tou Zhaigou Valley of the Panhe River in Zhaotong,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wo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re set up at two different altitude positions in the study area. The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for one year and 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different loc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ion gradient in the study area is as high as 190 mm / hm.The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at two different altitudes is significant. The precipitation dur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s the difference of precipitation between the two stations) and the precipit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tion and the 1# station is very small, and the precipitation dur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s the difference of precipitation between the two stations, and the precipitation dur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s the difference of precipitation between the two stations. However, when the precipitation events of moderate rain or above occurred at the 1# station, the precipitation grade of the station was 1 ~ 2 grad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1# station. There are 59.26% probability of heavy rain or 100.00% probability of heavy rain or heavy rain. The probability of heavy rain and heavy rainstorm at night i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at nigh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day, and the heavy rainfall events usually occur at night.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50223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5314110005)~~
【分类号】:P426.616;P6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萌;姜元俊;黄栋;李倩倩;;基于小流域的地震扰动区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徐则民;黄润秋;;山区流域高盖度斜坡对极端降雨事件的地下水响应[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3 高华喜;殷坤龙;;降雨与滑坡灾害相关性分析及预警预报阀值之探讨[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4 张友谊;胡卸文;朱海勇;;滑坡与降雨关系研究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1期
5 张珍,李世海,马力;重庆地区滑坡与降雨关系的概率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6 吴树仁,金逸民,石菊松,张永双,韩金良,何锋,董诚;滑坡预警判据初步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柳源;滑坡临界暴雨强度[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8年03期
8 王菱;华北山区年降水量的推算和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1996年02期
9 唐川;;昭通头寨沟特大型灾害性滑坡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波;谷晓平;古书鸿;;贵州省最大日降雨量时空分布及重现期估算[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1期
2 徐则民;梅雪峰;王礼荣;张有为;曾强;郭丽丽;;滑坡预警中的降水时空变异性——以云南头寨沟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年01期
3 陈洪凯;周晓涵;谭玲;;降雨特性对滑坡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4 魏世玉;江君;卢鹏飞;;基于实时降雨量监测的地质灾害警示防范信息系统[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年04期
5 高斌斌;江利明;孙亚飞;汪汉胜;刘斌;;大型人工边坡稳定性地基InSAR监测研究[J];遥感信息;2016年06期
6 谭燕;付乐意;和勇;;瑞丽市滑坡灾害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30期
7 张涛;田玉中;王杰;;降雨入渗条件下含裂隙边坡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6年05期
8 汪旭涛;王凯;胡凯锋;;基于局部稳定场系数法的含水率变化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6年09期
9 潘以恒;李雪平;吴丽清;王威;谭福林;;牵引式滑坡降雨预警判据的模型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年09期
10 葛云峰;唐辉明;李伟;王亮清;吴益平;易贤龙;熊承仁;;基于岩体结构特征的高速远程滑坡致灾范围评价[J];地球科学;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建琦;彭建兵;张利勇;;不同降雨条件下黄土高原浅层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3期
2 ;GIS-based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 Hazard Zoning Using Contributing Weight Model[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0年04期
3 谢正辉;梁妙玲;袁星;陈锋;刘春蓁;刘志雨;;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响应[J];水文;2009年01期
4 贺可强;王荣鲁;李新志;于广明;孙林娜;王思敬;;堆积层滑坡的地下水加卸载动力作用规律及其位移动力学预测——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分析为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8期
5 崔鹏;韦方强;何思明;游勇;陈晓清;李战鲁;党超;杨成林;;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及减灾措施[J];山地学报;2008年03期
6 杨鹏年;邓铭江;李霞;董新光;;塔里木河下游间歇输水下地下水响应宽度——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8年03期
7 荣冠;王思敬;王恩志;王建新;;强降雨下元磨公路典型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8 高华喜;殷坤龙;;降雨与滑坡灾害相关性分析及预警预报阀值之探讨[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9 张友谊;胡卸文;朱海勇;;滑坡与降雨关系研究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1期
10 魏进兵;邓建辉;谭国焕;李焯芬;;泄滩滑坡碎块石土饱和与非饱和水力学参数的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骆永明;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降水特点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2 黄一民;章新平;刘f ;张剑明;黄一斌;;湖南降水变化及与印度降水关系研究[J];热带地理;2007年05期
3 李冰;潘安定;;近50年来广东不同强度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4 杨新;;西安市降水频率变化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4期
5 朱龙腾;陈远生;燕然然;沈恬;蒋蕾;王瑛;;1951年至2010年北京市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J];资源科学;2012年07期
6 张蒙蒙;江志红;;我国高分辨率降水融合资料的适用性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年04期
7 山夫;;关于超前降水及其原因[J];新疆气象;1987年06期
8 霍寿喜;;“降水”知多少?[J];百科知识;2007年21期
9 杨文峰,陈德亮,胡春娟;天气发生器对陕西降水的模拟[J];陕西气象;2005年05期
10 龚道溢;郭栋;罗勇;;中国夏季日降水频次的周末效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晖;;甘肃省近46a年降水结构空间变化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方思达;江志红;;江淮地区不同强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黄樱;钱永甫;黄丹青;姚永红;;全球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演变规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4 李书严;马京津;;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地区降水的影响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5 王胜;谢五三;唐为安;陶寅;丁霞;;气候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昼夜降水演变特征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6 吴宜进;苏布达;姜彤;;近50年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演变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谭俊龄;李春;吴新泽;张苏平;;崂山区降水的气候与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喜全;王自发;郭虎;;城市化进程对北京降水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慧;;海南省降水极值变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胡翠珍;;阿克苏汛期短历时降水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越;强降水成我国重要致灾因素[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张昱 记者 高源;6月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N];抚顺日报;2014年
3 记者 张淼淼;北京超百天无明显降水,现中度以上旱情[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曹石岩;乳山4个月仅降水2.7毫米[N];威海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建宏;石市枸杞业被点“死穴”[N];宁夏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孙楠;解析入汛以来强降水[N];中国气象报;2012年
7 记者 李江天;去年我省降水比常年偏多五成[N];辽宁日报;2011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董永春 林惠娜;今年秋冬广东或现中等干旱[N];南方日报;2012年
9 记者张洁;河北干旱全国第一[N];河北农民报;2009年
10 通讯员 苏爱芳;河南:旱区有扩大趋势[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惠英;华西地区双峰型降水的天气气候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6年
2 郝立生;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吴岩峻;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李岩瑛;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吕军;淮北雨季的确定及其气候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刘滨辉;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林业相关气候指标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冯沙;副热带高压中心云和降水及热带和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活动分布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传浩;华西秋雨极端降水的环流形势和变化特征及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王wF;我国夏季和全年降水集中程度与旱涝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马思琪;基于GPS遥感资料分析西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夏季降水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张勇;长江中下游地区1-5月降水异常及其成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龚理卿;基于多模式资料的降水集成及降水与湿度关系的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曹小雪;1961-2012年武汉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孙琦;福建西部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袁文德;1962~2012年西南地区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时空变化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梅雪峰;山区小流域降水量空间变异性及地下水响应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10 隋佳硕;松花江上游降水时空变化规律及极端降水特征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64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6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