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三轴试验的非饱和黄土吸应力强度参数确定
本文选题:非饱和黄土 切入点:有效强度参数 出处:《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非饱和土强度参数的确定是其能够用于工程实际的关键。目前公认的非饱和土强度理论有Bishop的单变量理论、Fredlund的双变量理论以及Lu Ning的吸应力强度理论。其中吸应力强度理论基于吸应力特征曲线,可直接由常规三轴试验得出,回避了测定基质吸力的问题,便于在工程实际中推广。本文通过不同含水率的三轴CD试验,测得陕西泾阳原状Q2(L5)黄土的有效强度参数。结果表明,该黄土不同含水率的有效内摩擦角基本接近;有效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呈指数递减,当含水率超过塑限时,黏聚力趋于定值。根据有效黏聚力和吸应力的关系,可以获得吸应力和含水率的关系,即吸应力特征曲线,并通过拟合得出吸应力函数,以及非饱和土强度表达式。
[Abstract]: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rength parameters of unsaturated soil is the key to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t present, the accepted theory of unsaturated soil strength includes Bishop's univariate theory, Fredlund's bivariate theory and Lu Ning's theory of absorptive stress intensity. The theory of force strength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absorbing stress. It can be obtained directly from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 which avoids the problem of measuring the suction of matrix and is easy to be populariz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ive strength parameters of Shaanxi Jingyang undisturbed Q2L5) loess are measured by triaxial CD test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he loess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is close, and the effective cohesion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When the moisture content exceeds the plastic limit, the cohesion force tends to be fix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ective cohesion force and absorptive st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ptive stress and moisture content, I. e.,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absorptive stress,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absorptive stress fun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unsaturated soil strength can be obtained by fitting.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国土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试验室;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基金】:973项目(2014CB744701) 中央高校优博项目(310826150005)资助
【分类号】:TU411;TU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邢鲜丽;李同录;巨昆仑;付昱凯;习羽;;非饱和黄土强度参数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2期
2 陈正汉;;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3 黄润秋;吴礼舟;;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沈珠江;;非饱和土力学实用化之路探索[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5 陈敬虞,Fredlund D.G.;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的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6 王志玲,丰土根;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年04期
7 卢肇钧;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探索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1999年02期
8 卢肇钧,吴肖茗,孙玉珍,尹巍;膨胀力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中的作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5期
9 卢肇钧,张惠明,陈建华,冯满;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与膨胀压力[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茗如;王晋伟;王腾;杨鑫;;黄土塬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结构性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2 曾铃;史振宁;付宏渊;卞汉兵;;降雨入渗对边坡暂态饱和区分布特征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1期
3 朱彦鹏;杨校辉;周勇;朱捚川;杨晓宇;;基于含水量和干密度影响的压实土抗剪强度试验[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4 侯晓坤;李同录;李华;李萍;;高边坡开挖应力路径下黄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6期
5 陈高峰;杨帅东;苏涛;张建军;邓长涛;;不同含水率下土体抗剪强度试验及破坏过程分析[J];人民珠江;2016年12期
6 刘兰兰;李鸿儒;常秋影;李晓乐;王洪宇;赵传海;;非饱和土增湿变形的实用计算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6期
7 张连勇;;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与地基处理[J];江西建材;2016年19期
8 侯晓坤;李同录;谢萧;晁建红;赵权利;张常亮;;甘肃Q_3原状黄土的微观结构对其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J];水利学报;2016年10期
9 周炳生;王保田;张海霞;王远航;康靖宇;;基于整体刚体平衡法的膨胀土边坡稳定分析[J];岩土力学;2016年S2期
10 刘鹏;韦秉旭;欧阳运清;刘雄;;膨胀土纵波波速与裂隙率关系试验[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鲜丽;李同录;李萍;付昱凯;习羽;;黄土抗剪强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年03期
2 章峻豪;陈正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渠坡换填土广义土 水特征曲线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3 赵成刚;李舰;刘艳;蔡国庆;ASREAZAD Saman;;非饱和土力学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岩土力学;2013年07期
4 秦冰;陈正汉;孙发鑫;方祥位;刘月妙;王驹;;高吸力下持水曲线的温度效应及其吸附热力学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5 姚志华;陈正汉;黄雪峰;覃小华;章峻豪;;非饱和Q_3黄土渗气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6 姚志华;陈正汉;黄雪峰;张世径;杨校辉;;非饱和原状和重塑Q_3黄土渗水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7 姚志华;黄雪峰;陈正汉;张建华;;兰州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综合观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陈正汉;秦冰;;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1期
9 赵成刚;韦昌富;蔡国庆;;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J];岩土力学;2011年12期
10 王协群;邹维列;骆以道;汪建峰;邓卫东;;考虑压实度时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温度对吸力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立科;李云璋;胡伟;;非饱和黄土结构性定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2 张炜,张苏民;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强度特性[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年04期
3 党进谦;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强度及其作用[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4 闫亚景;文宝萍;;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屈服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3期
5 邢义川,谢定义,李振;非饱和黄土的破坏条件[J];工程力学;2004年02期
6 田堪良;张慧莉;张伯平;骆亚生;;非饱和黄土静、动强度及其相关性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7 李永乐;张红芬;佘小光;侯进凯;杨利乐;;原状非饱和黄土的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0期
8 党进谦,李靖,王力;非饱和黄土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9 吴枫彩;;三轴应力状态下非饱和黄土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10 朱丽娟;;降雨影响下的非饱和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J];科技风;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党进谦;阎宁霞;李靖;;非饱和黄土的强度和变形[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井彦林;仵彦卿;林杜军;王志杰;秦喜文;;非饱和黄土的视电阻率与其工程性质关系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骆亚生;邢义川;;非饱和黄土的孔隙压力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邢鲜丽;非饱和黄土本构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骆亚生;非饱和黄土在动、静复杂应力条件下的结构变化特性及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闫亚景;结构在非饱和黄土抗剪特性中的控制机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冯志焱;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定量化参数与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可殟;非饱和黄土的动三轴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胡连信;非饱和黄土平面蠕变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萌;西宁地区非饱和黄土强度特性和SWCC的试验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4 张亚卿;非饱和黄土入渗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孙金龙;大气作用下非饱和黄土路基湿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6 刘坤;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鲁兴社;非饱和黄土气态水与液态水迁移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腾;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刘自成;非饱和黄土温度场的数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朝阳;非饱和黄土的强度特性及非线性本构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76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7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