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西岸现代岸线钻孔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与相对海面变化
本文选题:渤海湾西岸现代岸线 切入点:全新世 出处:《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渤海湾西岸现代岸线附近的NP3、CH110和BT113三个钻孔全新世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岩石学、AMS 14 C(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 C,加速器质谱14 C)测年、微体生物聚类分析等方法精细判别沉积相,重建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沉积演化历史,并利用微体生物组合分带对水深变化的指示,定量讨论全新世相对海面变化。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全新世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经历了沼泽—潮滩—浅海—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环境的演化过程。全新世初始阶段,研究区中部和北部发育沼泽环境,南部未见沉积,与上更新统河流相沉积呈不整合接触。全新世早期,研究区潮滩环境发育。潮滩层厚度约1m,历时数百至1千余年。至7 000cal BP前后水深增大,研究区进入浅海环境。约6 000cal BP,沿岸南北两端先后进入三角洲过渡环境,中部三角洲环境约开始于1 500cal BP。渤海湾西岸地区全新世的环境演化同时记录了该地区的相对海面变化:约10 000cal BP前后,渤海湾相对海平面已接近21.3~20.4m。约8 000cal BP,相对海平面介于18.6~17.0m。约6 000cal BP时相对海平面低于6.8m,5 000~1 000cal BP,相对海平面高于-2.5 m,1 000~800cal BP,相对海平面介于-1.3~-0.4 m。8 000~5 000cal BP时,相对海面上升约15.0m,上升速率达5m/1ka。
[Abstract]:Three Holocene cores, NP3CZ CH110 and BT113, near the modern shoreline in the west coast of Bohai Bay, were studied. Sedimentary facies were carefully identified by means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 AMS14 CX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C,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C, microbiological cluster analysis, etc. The sedimentary evolution history of Holocene in the West Bank of Bohai Bay was reconstructed, and the relative sea level variation of Holocene was quantitatively discussed by using the indic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assemblage zoning to the variation of water dep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locene in the west coast of Bohai Bay was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sea and land.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Holocene, the swamp environment was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and north of the study area, but no sediment was found in the south of the study area. In the early Holocene, the tidal flat environment develop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tidal flat layer was about 1 m thick and lasted for several hundred to more than 1,000 years. The water depth increased before and after 7 000 cal BP. The study area entered the shallow sea environment. About 6 000 cal BP, the two ends of the coastal north and south successively entered the delta transition environment. The central delta environment began to evolve in the Holocene in the west coast of Bohai Bay, and recorded the relative sea level change around 10 000 cal BP. The relative sea level of the Bohai Bay is close to 21.3kW 20.4m. about 8,000 cal BP.When the relative sea level is between 18.6m and 17.0m. about 6,000 cal BP, the relative sea level is lower than 6.8mb / L 5000 cal BP, and the relative sea level is higher than -2.5 mtl 1000 cal BPand when the relative sea level is between -1.3- 0.4 m.8 000kcal / BP, and the relative sea level is within -1.3- 0.4 m.8 000kcal / BP, 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the sea, it rises about 15.0m, rising at a rate of 5m / 1ka.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73,41476074)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169,12120113005800)~~
【分类号】:P73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建芬,王宏,李凤林,张金起,张玉发,王云生;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全新世地质环境变迁[J];地质通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李凤林,范昌福,M.Frechen,M.van Strydonck,裴艳东,王云生;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Ⅰ)[J];第四纪研究;2004年06期
2 范昌福,王宏,李建芬,裴艳东,王福,商志文;渤海湾西北岸牡蛎礁体对区域性构造活动与水动型海面变化的响应[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3 王宏;商志文;裴艳东;王福;范昌福;刘志广;田立柱;车继英;;飓风的启示:渤海湾西岸现状与趋势分析[J];地质论评;2007年01期
4 岳军;张宝华;牟林;王国明;陈安蜀;袁宝印;刘景兰;魏俊浩;;渤海湾西岸几种地球化学的环境指标[J];地质学报;2011年07期
5 范昌福;王宏;裴艳东;刘志广;王福;田立柱;商志文;;渤海湾西北岸滨海湖埋藏牡蛎礁古生态环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1期
6 商志文;田立柱;李建芬;陈永胜;王宏;;渤海湾西岸CH114孔全新世沉积环境演化与海陆作用[J];海洋通报;2013年05期
7 姚政权;石学法;;渤海湾沿岸第四纪海侵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前沿;2015年02期
8 刘志广;裴艳东;商志文;王福;田立柱;范昌福;车继英;王宏;;天津三河岛及其周边地区晚全新世沉积环境[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7年01期
9 李建芬;康慧;王宏;裴艳东;;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现代地质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7年04期
10 田立柱;王东;裴艳东;王福;李建芬;商志文;王宏;;天津滨海新区中全新世以来地形地貌演化[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商志文;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及其全新世古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2 陈永胜;渤海湾西岸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海相地层与沉积环境演化[D];吉林大学;2012年
3 刘建国;全新世渤海泥质区的沉积物物质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4 许飞;小庙洪牡蛎礁巨蛎属牡蛎间生殖隔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5 王福;渤海湾海岸带~(210)Pb、~(137)Cs示踪与测年研究:现代沉积及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6 李建芬;渤海湾西部现代有孔虫种群分布特征及对地质环境的记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张立奎;渤海湾海岸带环境演变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田立柱;渤海湾西北部冰消期沉积层序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李静;粘性土弱透水层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露菲;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范昌福;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中全新世古环境[D];吉林大学;2005年
3 蒋姣芳;中国海洋自然遗产体系及小庙洪牡蛎礁遗产价值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志广;天津三河岛及其周边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D];吉林大学;2007年
5 商志文;天津滨海新区CH19孔:渤海湾西北部浅海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会敏;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礁泥转换与地质环境变迁[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海峰;渤海湾西北岸空港埋藏牡蛎礁古环境及与全球变化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芳,安凤桐;天津平原第四纪微体化石群及其古地理意义[J];地理学报;1985年02期
2 王一曼;渤海湾西北岸全新世海侵问题的初步探讨[J];地理研究;1982年02期
3 林防,李凤林,李建芬,张玉发;渤海湾西北岸全新世介形类组合特征及海进海退旋回[J];地球学报;2004年01期
4 王宏;渤海湾全新世贝壳堤和牡蛎礁的古环境[J];第四纪研究;1996年01期
5 顾玉荷,,修日晨;渤海海流概况及其输沙作用初析[J];黄渤海海洋;1996年01期
6 张晓明;渤海湾海岸线特性与河口治理[J];海河水利;2000年01期
7 王开发,金小凤;滦河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通报;1986年03期
8 王强,李凤林;渤海湾西岸第四纪海陆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3年04期
9 杨怀仁,陈西庆;中国东部第四纪海面升降、海侵海退与岸线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04期
10 高秀林,王强,李玉德,杜乃秋,孔昭宸;从天津P8孔看中更新世末期以来海侵期、气候期对比问题[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家义;全新世以来海面变动问题的研究现状[J];海洋通报;1983年04期
2 张子斌,黄兴根;北京鲸“化石”与“全新世海侵”问题[J];科学通报;1984年03期
3 蔡克明;胶东半岛全新世海侵初报[J];海洋科学;1980年02期
4 孙永福;;上海地区全新世地层分层[J];上海地质;1981年03期
5 王一曼;渤海湾西北岸全新世海侵问题的初步探讨[J];地理研究;1982年02期
6 杨达源;中国东部全新世海面变化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4年02期
7 洪雪晴;顾志文;;杭嘉湖平原全新世贝壳堤的发现[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8 严钦尚,洪雪晴;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全新世海侵问题[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7年06期
9 严钦尚,邵虚生;杭州湾北岸全新世海侵后期的岸线变化[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11期
10 黎广钊,卞云华,汪品先;北部湾东北部全新世海侵地层及其微体古生物特征[J];热带海洋;198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红明;辽河三角洲ZK2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记录及全新世海侵期古气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方晶;全新世辽东半岛海岸冲积低地地形发育和相对海面变化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吴永红;长江三角洲与贵州草海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芸;长江流域全新世以来环境考古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广元;渤海湾全新世海侵前的古环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温金梅;关中渭河以南地区全新世的气候变迁[D];长安大学;2009年
3 畅莉;苏州澄湖全新世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超;苏州澄湖古泥沼洼地形成演化与全新世海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彬;烟台市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D];鲁东大学;2014年
6 马宏伟;辽河三角洲全新世环境演变[D];吉林大学;2014年
7 金莉丹;浙江瓶窑BHQ-2孔全新世环境记录[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88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8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