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辽河坳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15:14

  本文选题:潜山储层 切入点:岩性识别 出处:《长江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辽河坳陷是辽河油田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产能区。其中,太古界变质岩内幕油藏的发现是辽河坳陷基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改变了以往只有变质岩风化壳才能形成油气成藏的认识,丰富了辽河坳陷基岩油气成藏理论,使太古界变质岩内幕油藏成为了重要的勘探目标。经过多年勘探后,仍存在很多关键地质问题尚未解决,如潜山岩性复杂、裂缝发育不清、有效储层识别难度大等,因此明确太古界变质岩内幕油藏的成藏特征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次工作主要是研究辽河坳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主要通过对岩心和测井曲线进行分析,研究潜山油藏地质特征,识别储层的岩性、裂缝等,建立一套变质岩潜山储层的评价方法,从储层地质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两方面分析潜山储层特征,同时利用生产中取得的测井数据以及岩心资料等对辽河坳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的成藏条件以及油藏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辽河坳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集岩的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同时还包括中酸性的岩浆岩储层、混合花岗岩储层。辽河坳陷最古老的岩石类型为由基底型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区域变质岩,该岩石通过强烈的改造及混合岩化作用,发生蚀变并退化变质,残留部分物质。该类岩石主要包括粒岩类、角闪质岩石类、片麻岩石类。(2)不同岩性岩石的测井响应机理不同。辉绿岩的密度曲线幅度大,呈高幅度块状,含氢指数曲线幅度呈块状,单层值均一,自然伽马值低,钾质低;闪长岩的密度值明显地低于辉绿岩密度值,含氢指数略高于辉绿岩,钾、铀、钍值低,自然伽马明显高于辉绿岩,Pe值低于辉绿岩,时差大于辉绿岩;碱性岩脉中的岩石相当于正长岩、二长岩的矿物组合,有的岩体向花岗岩、伟晶岩过渡,已富碱性为其特征,岩体厚度几米至几十米,以富钾长石为其特征,钾值最高,块状密度曲线,含氢指数趋于0,钾、铀、钍测井曲线呈高幅度块状,尤其是钾、钍的幅度更大;自然伽马(SGR)曲线呈高幅度、块状,Pe值低;石英脉为混合期或后期形成的,大部分沿断裂带及破碎带部位贯入,含氢指数趋于0,自然伽马(SGR)比碱性岩体小得多,Pe曲线幅度低,井径规则,扩径现象不明显。次安山岩的密度低且不稳定,是太古代地层中岩石密度最低的一种岩石。(3)研究区域储层的储集性能良好。辽河坳陷太古界潜山为变质岩和岩浆岩的组合,储集空间发育,在变质重结晶、溶蚀淋滤、风化剥蚀等改造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储集空间类型较多,储集孔隙具有双重介质的特点。构造裂缝和破碎粒间孔为研究区主要储集空间的类型,溶蚀成因的孔、缝及结晶成因的孔隙最不发育。变质岩油藏为非均质性裂缝油藏。其中,浅色岩石储集体缝隙发育,是变质岩理想的储集体。在变质岩储集体中,多种成因的孔隙组合为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碎裂缝隙为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重力构造作用在拉张断裂活动下作用显著。受断裂纵横切割及凹陷呈箕状北东方向展布的结果,促成构造类型、成因及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4)通过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中子等测井资料以及录井、岩心等资料,对研究区域的储层及裂缝进行识别。辽河盆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是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的物质基础。元古宇的岩性以碳酸岩为主,太古宇岩性为区域变质岩。潜山地层大多数具有高电阻率的特征,各种岩性电阻率差别不大。因此,岩性识别主要通过自然伽马、密度、补偿中子和时差等反射性测井系列。深、浅双侧向测井的适用条件是使用水基泥浆,它能反映张开裂缝。在相同裂缝孔隙度情况下,裂缝角度越大,电阻率越高;在角度裂缝相同的情况下,裂缝孔隙度越大,双侧向电阻率数值越小;裂缝孔隙度和裂缝角度相同时,基岩电阻率越大的储层,双侧向数值越高;泥浆电阻率越大,其双侧向数值越大。声波时差测井通常是在岩性纯、井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使用。中子测井可以反映地层孔隙度,其通过对地层含氢指数的测量。密度测井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总孔隙度,通过测量岩石的体积密度。Pe测井值反映地层元素的原子序数。古潜山的储集空间非均质性强,难以用定量数据描述,并具有孔隙和裂缝的双重介质特点,因此通过生产中取得的测井数据对储层识别。(5)通过分析基底结构及岩性特征明确研究区域油气藏的分布和有利区带。辽河坳陷前中生代基底处于辽东台隆和燕山台褶带两大基岩块体的交汇带,正是在这样一个地壳构造薄弱带,中、新生代演化成大陆裂谷型盆地。基底结构以及岩性控制了凹陷形态、生油洼陷、盖层构造以及潜山油藏的形成及分布。基岩岩性结构对油气藏控制包括第三系基底岩性的结构控制了潜山油气藏的形成以及第三系基底结构控制了凹陷的构造格局。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特征以及生、储层配置方式对油气藏形成控制。兴隆台古潜山带、大荒地、曹台古潜山带为主要古潜山带。油气显示普遍,而且井段很长。曹台潜山带油气显示井段在230m以上,大荒地古潜山带油气显示井段在35m以上。原油性质主要是高凝油。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学敏,苏俊青,王振升;千米桥潜山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6期

2 李晓光;郭彦民;蔡国刚;赵立e,

本文编号:1589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89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