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分类的渗透率建模方法研究——以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为例
本文选题:滩控岩溶型 切入点:白云岩储层 出处:《岩性油气藏》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渗透率受岩溶作用的影响较大,现有渗透率计算模型的适用性较差。利用岩心照片、岩石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物性分析、测井等资料,首先根据岩溶作用、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对储层进行分类,将非均质性极强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划分为溶洞型、溶孔型与基质孔隙型3种相对均质的储层类型,再运用全直径岩样与标准柱塞样物性分析结果,借助其表征尺度的差异,对各类型储层进行渗透率建模。全直径岩样表征尺度较大,用以建立溶洞型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标准柱塞样表征尺度较小,用以建立溶孔型与基质孔隙型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Timur公式与核磁Coates等模型,上述分储层类型计算的渗透率值与岩心分析结果更吻合,有效提高了碳酸盐岩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渗透率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Abstract]:The permeability of dolomite reservoir of Longwangmiao formation in Moxi Gaoshiti area, central Sichuan, is greatly affected by karstification,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existing permeability calculation model is poor. The reservoir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karstification, reservoir space and por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logging data, and the beach controlled karst dolomite reservoir with strong heterogeneity is classified as cavern type. There are three relatively homogeneous reservoir types of dissolved pore type and matrix pore type. The result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analysis of full-diameter rock samples and standard plunger samples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cale difference. Permeability modeling for various types of reservoirs. The scale of characterization of full-diameter rock samples is large, which is used to establish a permeability interpretation model for cavernous reservoirs, and the standard plunger sample is characterized by a small scale. The field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imur formula and the nuclear magnetic Coates model, the permeability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above sub-reservoir types are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core analysis results.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permeability of carbonate beach controlled karst dolomite reservoir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分公司川中油气矿;
【基金】: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四川盆地大型碳酸盐岩气田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6ZX05052)资助
【分类号】:P618.13;TE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庆东;油气层渗透率测试仪[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2期
2 周涌沂,王端平,马泮光,田同辉;渗透率的矢量性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6期
3 黄乔松,赵文杰,杨济泉,刘兵开;核磁共振渗透率模型研究与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张德会;;多孔介质渗透率及其在金属成矿研究中的意义[J];云南地质;2006年04期
5 李昊;张海茹;;不同尺度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6 胡昌蓬;宁正福;;室内渗透率测量方法对比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马飞英;王永清;王林;章双龙;张强;;煤岩中水分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J];岩性油气藏;2013年03期
8 G.V.契林卡 ,R.梅恩 ,A.辛诺罗特 ,仇奎华;沉积物孔隙率、渗透率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J];石油地质实验;1966年02期
9 Donald G.Jorgensen;邓惠;;估计饱含水地层的渗透率[J];石油物探译丛;1991年02期
10 侯桂珍;;浅谈各种渗透率测量值之间的相互关系[J];测井技术;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恒山;王军;;基于动电效应的岩芯渗透率实验测量[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闫国亮;孙建孟;;不同尺度下渗透率模型研究进展[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卢颖忠;李铭;刘福利;昌庆珍;;大庆油田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常莉;谢馥励;张玉君;王克协;;利用声偶极测井资料求取各向异性储层衰减与渗透率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德会;李健康;;多孔介质渗透率在金属成矿学研究中的意义[A];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杜尧俊;李文延;;超高围压与超高渗透力作用下砂岩渗透率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7 徐鹏;郁伯铭;;Kozeny-Carman常数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梁艳霞;宁中华;曹海涛;郭海斌;;肇州油田测井解释渗透率技术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许孝凯;范宜仁;陈雪莲;;低孔低渗储层斯通利波反演渗透率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何昌荣;D.Lockner;C.Morrow;D.Moore;;断层泥渗透率随断层滑动的演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Anne Nyatichi Omambia;[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凯;核磁常规测井结合预测砂砾岩储层产水率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顾保祥;渤海某油田渗透率研究及油藏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刘吉夷;基于混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的渗透率随机预测[D];浙江大学;2006年
4 曹峰;锥台径向流渗流模型的建立和两向渗透率解释技术[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5 赵海波;泥质砂岩渗透率测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6 唐守琴;油层润湿性和相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7 隋彦芬;萨尔图油田高台子油层二元驱(聚合物/表活剂)和聚表剂驱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赵荣坤;相带约束下的精细储层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红星;RFT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及软件设计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崔啸龙;大庆油田萨南二、三区大孔道识别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593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9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