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动载作用下岩石强度的极限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1 10:25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切入点:极限分析法 出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为进一步探索岩石力学中强度理论与变形破坏规律的内在联系,将岩石在动、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现象统一起来,使理论计算和室内实验更好的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依次从准静载,冲击动载和爆炸动载三个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室试验两个角度,以统一的极限分析方法开展了岩石强度和损伤特性的研究工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基于极限分析原理,推导了常规单轴压缩加载时,岩石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与单轴压缩破坏形式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归纳总结出岩石在单轴压缩实验中出现的以剪切应力主导的三种典型变形破坏形式,分别为贯穿试件两端的主剪切面破坏形式、圆锥面加拉伸裂纹破坏形式和轴向拉伸劈裂破坏形式。通过计算岩石剪切破坏面面积,运用极限分析方法,得到了准静载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极限分析上限解:该式说明了岩石宏观破坏形式与抗压强度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岩石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是影响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在实验室完成了取自安徽省张集煤矿的多种岩石单、三轴岩石力学性能实验,研究发现:对于每一种岩石试样,采用三种可能出现的单轴剪切破坏形式进行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直接得到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相比,二者平均误差约为10%;对于某一组岩石试样的单轴压缩结果,总能找到相应的破裂形式与之对应,将实际产生的宏观破坏面积并入计算中,二者的误差稳定缩小至6%左右。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验室试验,建立了一种针对Mohr-Coulomb强度理论中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取值的反演分析方法。既然准静载下岩石强度和变形破坏形式间有稳定的相关性,通过对单轴压缩结果的分类计算,可以列出两组以上包含岩石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该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获得相应的未知量。再次,采用取自山西省贾郭煤矿和四川省某采石场的多组岩样进行实验验证,对于同一个取芯钻孔中的岩石试样,其物理力学性质十分接近,实验后形成的宏观破坏形式比较一致,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也与宏观破坏形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以硅质砂岩为例,根据三轴实验结果得到的硅质砂岩粘聚力为38.34MPa,内摩擦角为40°,采用极限分析法计算得到的硅质砂岩粘聚力为36.58MPa,内摩擦角为30.83。。所得结果中二者粘聚力值近乎一致,而采用反演公式计算得到的内摩擦角比三轴试验直接得到的值偏小约10°。分析原因认为:粘聚力代表了岩石颗粒间相互粘结能力的强弱,是岩石本身固有的属性,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近似相等。而岩石内摩擦角反应了岩石的摩擦特性,既包含了岩石发生摩擦错动时的表面摩擦力,也包含了岩石内部颗粒之间的咬合力。在本次三轴试验设计时,主要针对了围压小于10MPa的岩石力学参数测定,众所周知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破坏包络线不再沿直线增加,而是逐渐趋于平缓,意味着内摩擦角逐渐减小。另一方面,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的硅质砂岩内摩擦角代表了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发生剪切变形破坏时,岩石破坏面与潜在速度方向间剪胀角的大小。二者含义略有不同,应无对错之分。基于极限分析基本原理,推导了一维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岩石动态抗压强度的极限分析解计算公式,结合SHPB实验系统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在一维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试样在一定应变率范围内呈现可描述的破坏形式,对岩石试样的动力破坏过程和应力波的传播过程进行简化,以岩石试样发生极限破坏、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峰值抗压强度时作为计算节点,即可在小变形假设和理想塑性假设的前提下,应用虚功原理,得到单一试样在特定破坏形式下的动态抗压强度的极限分析上限解:通过与文献中花岗岩、冻结红砂岩和深部砂岩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实了上式对于计算岩石动态抗压强度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基于φ37mm的小直径SHPB实验系统开展了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硅质砂岩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采用绝对时间法完成了 SHPB实验系统的波头起跳点分析和应力平衡分析,获得了以下实验结论:在冲击速度在3m/s到10m/s范围内,硅质砂岩动态抗压强度和破坏应变呈线性增长趋势。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试样出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破坏形式,其破坏形式的变化体现了硅质砂岩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对硅质砂岩动态破坏形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硅质砂岩动态力学性质同样与破坏形式有密切的联系。对比极限分析上限解与实测动态抗压强度可以发现,两者结果十分接近,差值变化范围在10%以内,考虑岩石破坏时裂纹本身的不规则性及其他无法避免的误差,最终结果是符合要求的。子弹的撞击是导致岩石发生破坏的外因,岩石内部颗粒的摩擦和开裂是岩石发生破坏的内因,岩石宏观破坏形式是岩石细小颗粒间断裂的外在体现。对硅质砂岩动、静载荷作用下的抗压强度综合分析认为,小直径的SHPB试验系统放大了岩石细微节理对动态力学性质的影响。岩石作为复杂多样的混合体,其强度受结构面和其他物理条件影响较大,在对本文直径35.0mm、高21.5mm的岩石试样精加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岩石的强度损伤。其次,在对应力波波形细致分析后,认为反射波波头处“异常”波峰的存在,可能缩短了试样中应力平衡的时间,加速了硅质砂岩试样的变形破坏,使试样过早的发生破裂。基于极限分析基本原理,分析了动态巴西圆盘劈裂实验中,楔形剪切破坏区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并对岩石的动态拉伸实验弹性解公式进行优化。在SHPB实验系统加载的动态BD实验中,硅质砂岩试样破坏形式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与加载端接触的试样两端有大小、深度不同的压剪破坏区,在试样变形破坏逐步加重的过程中,试样中部始终有明显的沿加载方向的拉伸裂纹,拉伸裂纹两侧岩石随冲击速度增加伴随有剥落现象。这些压剪破坏区和拉伸裂纹区共同构成了岩石动态BD实验的典型破坏现象。以岩石试样的最终破坏形式建立模型进行计算,适当简化岩石的拉、压关系,认为岩石试样的破坏符合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建立虚功方程,由此得到岩石极限拉伸破坏强度的一个上限解。下式中ft即为不同冲击速度导致的破坏形式下,岩石在动态巴西圆盘劈裂试验中得到的拉伸强度极限分析解。该解考虑了冲击作用导致岩石动态破坏形式不同,端部剪切裂纹对拉伸强度测量值的影响,是对沿用至今的弹性解的优化和补充。Q=ftlRtan(α+φ)+fclR(1-sinφ)/24sinαcos(α+φ)基于极限分析基本原理,建立了浅埋地层中单孔柱状药包的爆破损伤模型。损伤是影响岩石强度的重要因素,在Mohr-Coulomb强度理论的指导思想下,从岩石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压剪破坏的角度分析,由于压应力作用下岩石颗粒相对错动吸收大部分能量,岩石的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削弱,但尚未丧失承载能力,将压剪变形区定义为爆炸损伤区。爆炸损伤区在二维模型中划分为中心角为90°的圆弧面,由顶角为△θ的n个刚性三角形区域组成。在爆炸荷载的辐射下,刚性三角形有以炮孔为中心向地面转动的趋势,每个刚性三角形间发生相对错动消耗能量。爆炸导致的损伤区内能量损耗共有两种形式:损伤区内岩石相互错动的摩擦耗能和损伤区外轮廓线潜在的剪切滑动耗能。由炸药爆炸产生的应力波对岩石所做功率等于岩石损伤区的内部能量损耗率建立虚功方程,获得了岩石单孔爆破损伤模型如下:对理论计算的结果可以从工程实际中得到验证,在浅埋地层中,爆破荷载对围岩有潜在的抛掷作用。离地表越近,松动、抛掷作用越强烈;随着埋深增加,岩石围压及上覆压力增大,药包爆破逐渐趋近无自由面岩体的爆破,围岩对炮孔底部岩石挟制作用愈发明显;在深孔柱状药包爆破中,围岩在三维空间中产生与炮孔同心的圆柱状损伤区。因此,在埋深增加的过程中,岩石损伤范围经历了从“爆破漏斗状”~“圆弧形损伤区”~“柱状损伤区”的转变。从围岩力学性质、炸药爆炸性能、柱状药包爆破参数等方面对爆破损伤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已有文献中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实采用上式计算得到的岩石爆破损伤范围符合浅埋地层中一般性的炸药爆炸规律,与实际工程经验相符。采用小药量药包的爆破形式,结合高精度的损伤测试系统开展了岩石爆破损伤规律的实验研究。通过建立一套完备的声波发射和损伤测试实验系统,获得了一定规格的岩石试样在小药量药包爆破时,三组测试平面的二维损伤分布图。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知:在应力波传播过程中,岩石损伤随距离发生几何式衰减,当径向位移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损伤衰减趋于平缓至可忽略。岩石损伤程度受装药密度、不耦合系数、装药长度等参数的影响,不同爆破参数下岩石内损伤衰减规律基本一致。采用立方体的花岗岩试样进行小药量爆破实验,得到与圆柱体试样类似的损伤发展现象,立方体岩样中角裂效应并不明显,岩样的损伤衰减趋势彼此基本一致。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室实测结果:从单组实验来看,采用理论计算得到的岩石爆破损伤半径随炮孔药量增长同步,增长趋势稳定。采用试验得到的结果则突变明显,主要由冲孔或岩石本身损伤等因素造成,属于正常的试验误差;从发展趋势来看,两种结果均得到近似的斜率,结果互为验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仁树;陈骏;方士正;侯丽冬;陈帅志;;基于单轴剪切破坏的岩石M C准则参数反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2 杨仁树;陈骏;刘殿书;;动态巴西圆盘劈裂试验的极限分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06期

3 刘德峰;刘长武;郭兵兵;卢邦稳;刘洋;李嘉峰;;不同围压下灰岩力学特性及破坏力学模型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年S2期

4 夏开文;姚伟;;预加载下岩石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爆破;2015年06期

5 阿比尔的;郑颖人;冯夏庭;向钰周;;极限应变法在圆形隧洞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5年12期

6 陈俊桦;张家生;李新平;;考虑岩体完整程度的岩石爆破损伤模型及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7 阿比尔的;冯夏庭;郑颖人;辛建平;;岩土类材料应变分析与基于极限应变判据的极限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8期

8 胡英国;卢文波;陈明;严鹏;刘亮;;SPH-FEM耦合爆破损伤分析方法的实现与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9 梁昌玉;吴树仁;李晓;;中低应变率范围内单轴压缩下花岗岩断口细 微观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10 陈明;郭天阳;卢文波;肖燕君;严鹏;;爆破开挖对边坡岩体裂纹扩展的扰动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颖人;;岩土材料的破坏与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年学;李守定;李晓;;用岩块抗剪强度估算抗压与抗拉强度的方法[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明;高温及冲击载荷作用下煤系砂岩损伤破裂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2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张召千;大断面煤巷围岩稳定性控制及动态评价体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翟越;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夏祥;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损伤特征及安全阈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陶俊林;SHPB实验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7 张恩勇;海底管道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静静;基于高速DIC方法的脆性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97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97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2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