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深部储层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15:29

  本文选题:深部储层 切入点:小角度反演 出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浅层的资源探明度逐渐增加,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藏越来越少。因此,勘探的目标逐渐向中深层转移,深部储层的预测是地球物理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地震振幅信息的反演方法是储层预测的常用方法,可靠的地震反演结果可以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投入成本,对油气藏勘探与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针对深部储层的地震反演方法较少,常规方法在深部储层勘探中的应用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深部储层的资料特点,开展了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的研究。深部储层埋深大、地震数据偏移距(入射角)有限,而常规的叠前反演方法通常需要大偏移距(入射角)地震数据,因此不利于常规方法的应用。本文从Zoeppritz方程的近似方程出发,借鉴Smith和Gidlow两项方程理论推导了适用于小偏移距(入射角)的小角度近似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进一步推导出包含弹性参数的小角度近似方程。基于贝叶斯反演理论,建立了小角度弹性阻抗反演方法。模型试算与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在缺少大角度地震数据的情况下提供精确的反演结果。在反演的过程中,角度的误差经常被忽略,由此引起的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叠前AVO/AVA反演的过程中,反射系数近似方程中的角度是入射角和透射角的平均角,而用于反演的叠前地震道集通常是基于入射角抽取的,这种角度的误差会给反演结果带来误差。深部储层的地震数据信噪比低、保真度差,误差问题更加严重。本文发展了角度优化的近似方程,解决了角度误差带来的反演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叠前AVO反演方法,并与小角度反演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推导了角度优化的小角度近似方程,建立了相应的概率化反演方法。模型试算与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提高反演结果的精确度,为储层预测和储层流体识别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深部地层受到埋深、地层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储层的物性与浅层不同,使用常规的流体识别方法容易产生识别的假象。本文基于孔隙介质理论研究了常规流体指示因子的敏感性,提出使用孔隙流体模量作为深部储层的流体指示因子,并推导了包含孔隙流体模量的近似方程。以四元柯西分布为先验分布,并假设似然函数服从四元高斯分布,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反演理论的概率化反演方法。模型试算与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使用孔隙流体模量作为流体指示因子可以很好地识别孔隙流体性质。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xploration degree, shallow resources proven degree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value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is less and less. Therefore, the exploration aim gradually to the deep, deep reservoir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fields. The seismic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amplitude information is a common method for reservoir prediction, seismic inversion results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exploration, reduce cos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reservoir evaluation. Less seismic inversion method at present in the deep reservoir,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ventional method in deep reservoir exploration is not ideal the data of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reservoir,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f prestack seismic inversion method. The deep reservoir buried depth, seismic data offset (incident angle), while the conventional prestack inversion methods usually require large offset ( Angle of incidence) seismic data,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he approximate equation of Zoeppritz equation, using Smith and Gidlow two equation is deduced for small offset (incident angle) of the small angle approximation equation. On this ba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version elasticity parameters, deduced out the small angle contains elastic parameter equation. Based on Bayesian inversion theory, set up a small angle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method. The results of model tes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accurate inversion result in the lack of wide angle seismic data si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version, the angle error is often ignored, thus the problem is not caused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estack AVO/AVA inversion,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pproximate equation of the angle is the average angle of incidence angle and transmission angle, and for anti Do the pre stack seismic data is usually selected based on the incident angle, the angle error will bring the error. The inversion results of deep reservoir seismic data with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poor fidelity, error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The approximate equation of angle optimization, solving the inverse problem of angle error brought. On this bas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estack AVO inversion method, and combined inversion and small angle method, small angle optimization is further derived approximate equation, established a probabilistic inversion method.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of mode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inversion results, lay good foundation for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reservoir fluid identification. The deep stratum by depth, formation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other factors, the reservoir and the shallow layer, using the flui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conventional prone recognition The illus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rous medium 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onventional fluid indicator, put forward the use of pore fluid fluid modulus as the deep reservoir indicator, and the approximate equation of pore fluid containing modulus is deriv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ior distribution to four yuan Cauchy, and assuming that the likelihood function subject to four yuan Gauss distribution, established probabilistic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Bayesian inversion theory. That model calcul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effect, the use of pore fluid modulus as fluid factors can well identify the pore fluid properti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国滨,张旭,张加海;叠前成像方法联合应用与配套处理技术分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年05期

2 张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叠前成像软件系统问世[J];油气地球物理;2006年01期

3 吴常玉;王棣;王立歆;李守济;;叠前预处理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1期

4 金国平;杨华滨;;基于广义S变换的叠前去噪方法[J];石油仪器;2010年04期

5 刘法启,张关泉;基于波动理论的叠前成像算法[J];石油物探;1994年02期

6 吕景贵,刘振彪,管叶君,陈存衍;压制叠前相干噪音的速度变换域滤波方法[J];石油物探;2001年04期

7 王者顺,樊佳芳,王卫江;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物探;2004年04期

8 魏嘉;唐杰;武港山;岳承祺;张扬;;地震叠前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探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年01期

9 李雪英;侯相辉;;基于广义S变换的叠前高频噪声压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4期

10 程荃;改进的叠前去噪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念民;;叠前共约束一致性处理在非重复时移地震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苏;;海陆资料叠前连片处理拼接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慧珠;张厚柱;国九英;;从叠前资料中反演背景速度和高精度的速度分布[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甘其刚;张学映;;叠前自动外科手术法去噪及应用分析[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5 李国平;石玉梅;姚逢昌;;叠前声波方程反演及其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企英;;叠前信噪相干分离法及其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查朝阳;钟德盈;张志让;杨绍国;沈凤;;从叠后到叠前,复杂储层地震预测综合解决方案[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旭辉;程玖兵;耿建华;;二维双平方根裂步傅立叶叠前τ域偏移方法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宋亮;朱振宇;姜秀娣;;基于时移地震叠前弹性反演的油藏参数变化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路鹏飞;杨长春;郭爱华;王真理;刘鹏;;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在叠前储层参数反演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许峰 郑干臣;必须加强叠前属性技术推广应用[N];中国石化报;2003年

2 彭冬梅;叠前去噪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魏三妹 孙振涛;叠前地震反演增强油气识别力[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彭冬梅;AVO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萍;智能优化算法叠前AVO非线性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李超;深部储层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3 王宇超;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秦广胜;基于叠前地震反演的储层表征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詹毅;地震资料叠前去嗓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吴常玉;中深层砂砾岩体叠前地震成像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杨建礼;叠前敏感弹性参数反演及在西湖凹陷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刘军迎;裂缝型油气藏叠前地震检测方法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宗兆云;基于模型驱动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10 仵宗涛;贝西地区叠前、叠后联合反演及砂岩储层地震识别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晗;叠前三参数同步反演方法研究及软件模块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许艳秋;基于应力场分析的叠前裂缝检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妍;叠前纵横波联合弹性反演[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谭磊;叠前地震属性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5 钱艳苓;叠前AVO反演技术在砂砾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张晓飞;叠前AVO反演在Q地区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陈岭;叠前道集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厉浩然;地震资料叠前FVO技术分析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王好龙;基于叠前方位AVO技术反演煤田灰岩裂隙[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韩家兴;叠前同时反演及其在春光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02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02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f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