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新疆西南天山阿万达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01:40

  本文选题:西南天山造山带 切入点:阿万达金矿 出处:《吉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阿万达金矿区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克苏市拜城县,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南天山造山带内。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由奥陶系依南里克组粗粒块状大理岩和所谓的中元古代阿克苏群变质岩组成。含金矿化蚀变带就产于区域内东西走向的克尔阿万达断裂和阿尔滕克斯深大断裂所产生的次级剪切断裂带中,赋矿围岩为阿克苏群片岩段。 通过对所谓的阿克苏群片岩段赋矿围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LA-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研究,发现赋矿围岩中硅质片岩的原岩可能为一套成熟度较低的泥岩或砂岩,物源主要为石英岩质沉积物,沉积环境可能处于活动大陆弧内的沉积盆地中。片岩中碎屑锆石定年数据主要形成了加权平均年龄值为405Ma或406Ma的年龄峰,其谐和年龄最小峰值即405Ma可以作为片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因此我们认为所谓阿克苏群中硅质片岩的沉积时代并不是前人所定的长城纪,而是不老于早泥盆世。 矿区内现已发现三条金矿化带,其内包含6条金矿体。矿石类型为硫化物片岩型,与围岩在岩性上没有明显区别。矿石中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毒砂和黄铁矿,含少量斜方砷铁矿和硫锑铁矿。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 矿化石英中存在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CO2型三相包裹体两种类型包裹体。经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可知,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8~380℃,呈两个峰值区间分布,盐度为6.9~20.7%;含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8℃~347℃,盐度为2.8~7.0%。毒砂地温计研究结果显示阿万达金矿成矿流体历经了高温成矿阶段和中低温成矿阶段。高温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270℃~380℃,捕获温度为345℃~420℃,对应捕获压力为74~142MPa,以中低盐度H2O-CO2-NaCl体系为主;中低温阶段,均一温度为188℃~270℃,捕获温度为270℃~304℃,捕获压力为52~104MPa,流体成分向中低盐度H2O-NaCl体系演变。 H-O同位素测试获得含金石英脉中石英的δ18O值为15.9~20.3‰,估算的流体δ18OH2O值局限于7.8~12.2‰之间,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氢同位素组成范围为-116.3~-87.6‰,分析表明成矿流体属于变质来源,主要来自于深部黑色变质片岩的脱水作用。 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与金相关的硫化物δ34S值为-3.6~+6.2‰,绝大多数值位于-2到+1‰之间。利用黄铁矿和磁黄铁矿计算的δ34SH2S值,范围为-4.8to+5.8‰,平均为-0.4‰,分析表明硫主要来自具有平均地壳硫组成的围岩。含金矿石中硫化物中的206Pb/204Pb比值为17.4625~18.5356,207Pb/204Pb比值为15.4943~15.6468,而208Pb/204Pb比值为37.8825~38.8238,反映了硫化物中铅实际上可能就来自围岩铅和变质流体铅两部分的混合。 综合分析认为阿万达金矿应归属为造山型金矿,并具有诸多穆龙套型金矿的典型特点。大量的区域性断层和控矿次级断裂在与南天山增生杂岩带最终碰撞闭合过程有关的变质及变形作用中形成,成矿的变质流体就通过这些剪切带上升并最终形成阿万达金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衍景;;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J];中国地质;2006年06期

2 张德全;张慧;丰成友;佘宏全;李进文;李大新;;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J];中国地质;2007年05期

3 孟祥金,叶锦华,王立本;南天山萨恨托亥-大山口一带穆龙套型金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学报;2000年04期

4 丰成友,张德全,李大新,佘宏全;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J];地球学报;2003年06期

5 杨富全,毛景文,王义天;新疆阿合奇县布隆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J];地学前缘;2004年02期

6 董新丰;薛春纪;石福品;;新疆西天山大山口金矿地质及成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J];地学前缘;2011年05期

7 杨富全,王义天,毛景文,杜红星;新疆阿合奇县布隆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硫、氦、氩同位素研究[J];地质论评;2004年01期

8 胡文宣,张文兰,胡受奚,华仁民,朱建民;含金毒砂中晶格金的确定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地质学报;2001年03期

9 许志琴;杨经绥;李海兵;姚建新;;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J];地质学报;2006年12期

10 孟广路;王斌;李宝强;曹积飞;范堡程;;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金矿床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1609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09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