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红外异常的新认识
本文选题:东昆仑断裂 切入点:昆仑山口西.级地震 出处:《地震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东昆仑断裂卫星红外影像的地貌特征进行地学理解的基础上,对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的红外图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利用红外图像差值剖面线分析法,将地震前后的遥感图像进行灰度值差分处理、红外亮温变化检测,然后对断裂带的不同段落进行红外亮温值剖面线分析。结果发现:(1)震前10天左右在东昆仑断裂带的西段区域出现明显的增温异常,震前7天出现奇特的异常云,这可能是深部上涌的气体导致的蒸发致冷效应,应是一种地球内部热动力作用引起的地球排气现象;(2)图像差值剖面线分析结果显示震前2天红外增温异常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主震震中所在的布喀达坂峰附近;二是在宏观震中附近的库赛湖地区。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本文发现的异常其时、空特征更突出,可能有一定的临震指示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geomorph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rared image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satellite, the infrared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of M = 8.1 in the west of Kunlun Mountain on 2001 were further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 profile lin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infrared image was used.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are processed with difference of gray value, and the change of infrared bright temperature is detected. Then the infrared bright temperature profile of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fault zon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10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re are obvious warming anomalies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and strange abnormal clouds appear 7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is could be the evaporative cooling effect of deep upwelling gas, The difference profile analysis shows that two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infrared warming anomaly is concentrated in two regions: one is near Bukadaban peak, where the epicenter of the main earthquake is located, and the other is near the peak of Bukadaban, where the epicenter of the main earthquake is located. The second is in the Kussai Lake area near the macro epicenter.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anomaly found in this paper is more prominent in time and space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y have a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indicating imminent earthquake.
【作者单位】: 重庆市地震局;
【基金】:中国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4043)
【分类号】:P3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筱荣;;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异常跟踪[J];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11期
2 向群;世界的地震[J];山西地震通讯;1975年02期
3 张开建;场强变化与地震相关性的实验[J];山西地震;1981年03期
4 刘祖荫;通海地震前地震空区的形成过程[J];地震;1982年03期
5 钱余;塘沽12号石油井管突升是地震异常吗?[J];地震;1983年04期
6 仇克询;七六年秋临汾果树重花并非地震异常[J];山西地震;1983年04期
7 赵芦山;大气压力的干扰作用及据其变化预测地震问题[J];内陆地震;1988年02期
8 万迪X;王吉易;陈绍绪;李钦祖;于利民;;地震组异常及其判别[J];华北地震科学;1992年04期
9 朱兆才;华北 M≥6级地震跟踪预测的初步研究[J];地震研究;1993年01期
10 陈立德,罗平,傅虹,郭大庆,毛可,傅德川,赵新平,谢华章,李友才;震后异常与新地震异常的识别方法研究[J];地震;199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月潮;张军;李军辉;缪鹏;朱方保;束克明;;汤池1号井动态特征与地震异常[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马文静;陈玉华;张晓清;马玉虎;王培玲;;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异常综合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3 刘凯;;地震电磁波机理研究与井下电磁波观测[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电磁波专题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4 周挚;徐平;山秀明;罗荣联;张立;刘琼仙;;中国地震行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筱荣;;2007年7月20日特克斯5.9级地震异常跟踪[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卫英;单新建;;热红外影像的处理方法在地震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以西藏玛尼7.9级地震为例[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熊攀;申旭辉;毕亚新;康春丽;荆凤;;小波极大值法在长波辐射地震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国英;;巴楚—伽师6.8级地震异常的阶段性特征[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刘善军;刘鑫;吴立新;马运涛;刘晓敬;;汶川、玉树地震微波异常特征对比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七专题论文集[C];2013年
10 温少妍;屈春燕;单新建;闫丽莉;宋冬梅;;卫星热红外异常提取算法在玉树地震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七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斌 本报实习生 赵海昕;公民个人可测地震但不能发预报[N];法制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樊晓丽;近期阿勒泰地震消息纯属谣言[N];伊犁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尚静;新疆地震测报从微观迈向宏观[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4 鄂尔多斯市地震局;地震减灾知识宣传提纲[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5 王秀辰;石家庄市地震局九项举措防震减灾[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6 ;州地震局局长王学甫答记者问[N];民族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温想太;柯坪建成两个动物地震观测点[N];阿克苏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璐 本报实习生 肖骏亮;江苏近期不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N];南京日报;2010年
9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N];宁夏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周飞飞 (艾子);地震研究:在反思中前进[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姚丽;地震活动和太阳风扰动的电离层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崔月菊;大地震前后CO、O_3和CH_4遥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崔艳云;地震预报中的电磁扰动网络化测量系统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宁;天祝地震空区地震电磁前兆现象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7年
2 崔晓艳;次声异常信号与地震的关系[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欧阳新艳;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提取地震异常的方法初探[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4 崔丽华;汶川地震前的遥感信息异常及其机理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学立;地电阻率法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有效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熊攀;小波方法在地震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本文编号:1635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3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