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理论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8-03-26 09:09

  本文选题:散射场表达 切入点:逆散射成像 出处:《石油物探》2017年02期


【摘要】:地震波成像的目的首先是定位反射界面或散射点的空间位置,描述地下地质体的几何结构;然后是估计地下介质的物性参数,主要是与速度和密度相关的参数;最终是与岩石物理结合描述含油气储层。以地震波传播的散射场表达以及逆散射成像为切入点,首先给出散射波的表达形式,讨论了逆散射成像的本质与逆散射成像所需要的叠前地震观测数据及对应的观测方式;然后给出一般的线性化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LS_PSDM)基本理论框架,只要能给出用Green函数计算的波传播算子,就可以实现线性化的LS_PSDM;接着讨论了当前广受关注的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方法,给出了最小二乘偏移成像的迭代实现方法和保反射界面结构的总变差正则化方法以及数值结果;最后分析了基于反射波估计反射系数的成像方法和基于散射波估计散射强度的成像方法的差异,指出针对勘探地震介质特征和波场特征的成像方法是最具实用性的方法,逆散射成像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散射波的成像方法能否满足储层描述的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检验。
[Abstract]:The purpose of seismic wave imaging is to locate the space position of reflection interface or scattering point to describe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underground geological body, and then to estimate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underground medium, which are mainly related to velocity and density. Finally, it is combined with rock physics to describe oil and gas reservoir. With the expression of scattering field and inverse scattering imaging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expression form of scattering wave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essence of inverse scattering imaging, the pre-stack seismic observation data and the 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 methods for inverse scattering imaging are discussed, and then the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east-squares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LS-PSDM is given. As long as the wave propagation operator calculated by Green function can be given, the linearized LSSP PSDM can be realized, and then the least square inverse time depth migration (LSSD) method, which is widely concerned, is discussed, and the least 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The iterative realization method of least square migration imaging, the total variation regularization method of reflection-preserving interface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given. Final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aging methods based on reflection wave estimation and scattering intensity estimation is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maging method based on seismic media and wave field characteristics is the most practical method. Inverse scattering imag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is basis. Whether the imaging method based on scattering wave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servoir description needs to be tested by further research work.
【作者单位】: 波现象与反演成像研究组(WPI)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20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4117,4160410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5-008HZ,2011ZX05006-002,2011ZX05023)共同资助~~
【分类号】:P63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raig Docherty;田增福;;用叠前深度偏移进行盐下成像和构造识别[J];国外油气勘探;2000年01期

2 B.Henry;程建春;;多次勘探3-D叠前深度偏移史例[J];国外油气勘探;2000年01期

3 胡英,姚逢昌;用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的一种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2期

4 张钋,李幼铭,刘洪;几类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研究现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2期

5 王仲杰,李全胜;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实例及其效果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00年04期

6 王仲杰;李全胜;;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实例及效果分析[J];吐哈油气;2000年02期

7 崔建军,何继善,金尚柱;频率波数域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在微机上的实现[J];矿冶工程;2001年03期

8 陈树文,刘洪,李幼铭;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准三维算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年04期

9 IanF.Jones ,李学慧;采集方向对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影响[J];石油物探译丛;2001年03期

10 张叔伦,孙沛勇;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立;冷传波;张洪宙;;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及辅助处理流程方法研究[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2 张关泉;张文生;郝现军;;组合炮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并行实现[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录明;罗省贤;;交互式快速剥层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方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张文生;张关泉;;广义相位屏法叠前深度偏移[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赵改善;孔祥宁;方伍宝;王于静;孙成龙;;地震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在64位集群系统上的优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文生;;多方向分裂平面波场合成叠前深度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孔祥宁;方伍宝;赵改善;袁联生;;曙光4000A上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并行计算[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思远;李裴;;叠前深度偏移中有效模型的建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玉会;;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鹏;;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彭冬梅;叠前偏移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通讯员 张武 张冀;东方物探——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软件投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赵龙;兴其才智为科研[N];大庆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昱虹;共入佳境[N];网络世界;2000年

5 黄普根 马永 包勇 刘宽宏;“闪电”,刺破地宫觅真颜[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更精确 更高速 更安全存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本报记者 汤铭;探寻“黑金”的新HPC法则[N];计算机世界;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许魁;山前复杂高陡构造地震成像关键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建伟;变速介质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域成像与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赵景霞;三维并行合成震源记录叠前深度偏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陈生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与速度建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2年

5 高成;时间域高斯波束叠前深度偏移[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选朋;角度域转换波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贺;速度场及深度偏移方法的优化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魏庆辉;叠前深度偏移在QNQB地斜坡区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李文博;基于单程波算子的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杨振东;波动方程傅里叶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6 常庆龙;吐哈盆地火焰山构造叠前深度偏移资料成图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金鹤;局部余弦基小波束算子在二维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8 程谦;速度—深度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在叠前深度偏移中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春堂;分频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10 周淼;牛居北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667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67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f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