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射线参数域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27 12:37

  本文选题:P道集射线路径 切入点:角度道集射线 出处:《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8期


【摘要】:P道集的地震波是按照射线路径传播的,与角度道集相比,更接近地震波的实际传播路径,更能表征地下的反射特征。同时P道集可直接从地震数据计算得到,不依赖于上覆地层速度,避免了不精确的速度模型给反演带来的误差。文章在介绍P道集基本概念及射线参数域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分P叠加数据,通过贝叶斯稀疏脉冲反演进行了不同P值的射线弹性阻抗反演,并通过约束搜索法求取了相关的叠前弹性参数。相比于角度域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其反演结果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且客观真实的特点。将该方法应用于川西坳陷新马滚动区以及川北坳陷元坝西区的储层预测,实际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预测结果对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seismic wave of P gather propagates according to the ray path, which is closer to the actual propagation path of seismic wave than the angle gather, and can represent th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and P gather can be obtained directly from seismic dat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P gather and the inversion flow of prestack elastic parameter in ray parameter domain, and makes use of the fractional P stack data, which does not depend on the overlying formation velocity and avoids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imprecise velocity model. The ray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with different P values is carried out by Bayesian sparse pulse inversion, and the relative prestack elastic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by the constraint search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pre-stack elastic parameter inversion in angle domain, the inversion results have high resolution.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of Xinma rolling area in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and Yuanba western part of north Sichuan depressi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reliable and accurate.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诺克斯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自然基金(编号:415303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652015330)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国滨,张旭,张加海;叠前成像方法联合应用与配套处理技术分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年05期

2 张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叠前成像软件系统问世[J];油气地球物理;2006年01期

3 吴常玉;王棣;王立歆;李守济;;叠前预处理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1期

4 金国平;杨华滨;;基于广义S变换的叠前去噪方法[J];石油仪器;2010年04期

5 刘法启,张关泉;基于波动理论的叠前成像算法[J];石油物探;1994年02期

6 吕景贵,刘振彪,管叶君,陈存衍;压制叠前相干噪音的速度变换域滤波方法[J];石油物探;2001年04期

7 王者顺,樊佳芳,王卫江;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物探;2004年04期

8 魏嘉;唐杰;武港山;岳承祺;张扬;;地震叠前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探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年01期

9 李雪英;侯相辉;;基于广义S变换的叠前高频噪声压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4期

10 程荃;改进的叠前去噪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念民;;叠前共约束一致性处理在非重复时移地震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苏;;海陆资料叠前连片处理拼接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慧珠;张厚柱;国九英;;从叠前资料中反演背景速度和高精度的速度分布[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甘其刚;张学映;;叠前自动外科手术法去噪及应用分析[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5 李国平;石玉梅;姚逢昌;;叠前声波方程反演及其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企英;;叠前信噪相干分离法及其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查朝阳;钟德盈;张志让;杨绍国;沈凤;;从叠后到叠前,复杂储层地震预测综合解决方案[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旭辉;程玖兵;耿建华;;二维双平方根裂步傅立叶叠前τ域偏移方法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宋亮;朱振宇;姜秀娣;;基于时移地震叠前弹性反演的油藏参数变化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路鹏飞;杨长春;郭爱华;王真理;刘鹏;;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在叠前储层参数反演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彭冬梅;叠前去噪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魏三妹 孙振涛;叠前地震反演增强油气识别力[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彭冬梅;AVO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丽萍;智能优化算法叠前AVO非线性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宇超;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秦广胜;基于叠前地震反演的储层表征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詹毅;地震资料叠前去嗓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5 吴常玉;中深层砂砾岩体叠前地震成像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杨建礼;叠前敏感弹性参数反演及在西湖凹陷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刘军迎;裂缝型油气藏叠前地震检测方法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宗兆云;基于模型驱动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仵宗涛;贝西地区叠前、叠后联合反演及砂岩储层地震识别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萍;地震叠前属性技术在某井区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王江;叠前去噪与射线弹性阻抗反演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赵馨;地震数据处理中叠前去噪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孙淑琴;叠前地震属性在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中的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周晗;叠前三参数同步反演方法研究及软件模块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赵洲;地震叠前属性及流体识别因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林春华;三维叠前连片处理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张恒超;叠前多域去噪技术应用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程玉坤;针对弹性参数反演的叠前去噪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董兵波;辽河坳陷中央潜山带赵家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精确成像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1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71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