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腾格尔组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储集性能
本文选题:沉凝灰岩 切入点:成岩作用 出处:《地质通报》2017年04期
【摘要】:二连盆地阿南凹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程度较高,但岩性油藏的勘探尚未取得突破。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下部的特殊岩性段是潜在的油藏储集层。通过岩矿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研究了该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储集性能。结果表明,该岩性段由深灰色云质泥岩、灰色泥质云岩、钙质沉凝灰岩、钙质细砂岩构成,夹有薄层灰绿色块状凝灰岩,钙质胶结和泥质胶结为主要胶结类型。对凝灰岩和沉凝灰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受成岩流体的影响,钙质沉凝灰岩中硅酸盐矿物和火山碎屑的溶蚀现象较普遍,导致更显著的重稀土元素亏损和粒间孔、溶蚀孔发育,这些次生孔隙和微裂缝能提供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
[Abstract]: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Anan depression of Erlian basin is relatively high, but no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the exploration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 The special lithologic formation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Tengger formation is a potential reservoir reservoir. The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the formation have been studied by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is composed of dark gray dolomitic mudstone, gray mudstone, calcareous sedimentary tuff, calcareous fine sandstone and thin layer gray-green tuff. Calcareous cementation and argillaceous cementation are the main cementation types. Elemental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tuff and sedimentary tuff shows that the dissolution of silicate minerals and pyroclasts in calcareous tuff is more common due to diagenetic fluid. This leads to more significant depletion of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dissolution pores. These secondary pores and microfractures can provide oil and gas storage space and migration channel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北京奥能恒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与差异性研究》(编号:2016ZX05002-006-005)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杰,顾连兴,刘宝泉,张洪生,张光辉,孙彤彤;二连盆地稠油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J];地质论评;2002年03期
2 刘武生,刘金辉,王正邦,谢佑新;二连盆地含矿建造后生改造作用过程及其演化[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杜永林;盛志纬;;二连盆地地层发育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1期
4 赵旭东;张守本;;应用数学地质方法对二连盆地进行石油资源评价[J];石油学报;1985年03期
5 杜永林;盛志纬;陈丽华;熊小琴;;二连盆地储油岩的类型及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3期
6 封银国;林进;王东辉;;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初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8年05期
7 魏分粮;;二连盆地东北新区勘探潜力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8 王有智;;二连盆地中—新生代盆山耦合关系[J];特种油气藏;2011年03期
9 李月湘;于金水;秦明宽;陈戴生;曹建英;卫三元;;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J];铀矿地质;2009年06期
10 李正文,焦贵浩,董艳蕾;二连盆地断陷模型研究及其在新区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士毅;;利用地球物理资料评价二连盆地群的含煤性[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2 李玲;李华明;;二连盆地巴彦乌拉地区赛汉组上段砂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3 王元青;孟津;倪喜军;李茜;金迅;白滨;;内蒙古二连盆地东部下古近系研究的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郭爱军;徐浩;陈利敏;高科飞;;大兴安岭隆升与海拉尔、二连盆地构造关系及动力学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8盆山耦合与资源环境效应及找矿突破分会场[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欣;二连盆地石油资源结构与勘探潜力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越;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陈波;二连盆地咸拉嘎凹陷白垩系储层特征及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3 吴刚;二连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原型盆地恢复[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淡伟宁;二连盆地阿尔凹陷石油地质综合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5 张志强;二连盆地咸拉嘎凹陷白垩系沉积微相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6 龚云洋;二连盆地石炭—二叠系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程艳清;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贾国娜;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腾一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陈念伟;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曹容浩;二连盆地布图莫吉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4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7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