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卧新双地区为例
本文选题:岩石地层 切入点:地层对比 出处:《地层学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主要根据野外露头资料、钻井岩芯和测井资料,对川东地区须家河组岩石特征、剖面结构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首次发现了舌形贝化石,确定川东须家河组底部发育海相沉积,并在须家河组内部发现砾岩层和角度不整合面,确定安县运动对川东须家河组沉积有很大影响。从须家河组沉积前四川盆地古地貌特征、须家河组沉积初期古地理面貌、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及关键性层序界面等多个方面论证了川东地区发育须一段沉积,同时根据须家河组顶、底及内部不整合3个关键界面对川东须家河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和区域地层对比,认为川东地区须家河组发育须一段~须六段6个相对完整的岩性段:须一段主要为一套有障壁海岸的p 湖-潮坪或海湾沉积,须二段~须六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须三段及须五段仍以细、中砂岩为主,这一特征有别于广安及龙岗等靠近盆地的其他区域,但正好反映了陆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央砂岩逐渐减少的一般规律。
[Abstract]:Based on outcrop data, drilling core and logging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profile structure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are studied in detail, and the tongue shell fossils ar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determined that marine sediments are developed at the bottom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and conglomerate beds and angle unconformities are found in the Xujiahe formation. It is determined that Anxian movem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position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From the paleo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chuan basin before Xujiahe formation sedimentation, In the early sedimentary period of Xujiahe formation, the paleogeography, sedimentary structure, pale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ritical sequence interface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of Xuyi form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and according to the top of Xujiahe formatio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regional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were carried out by three key interfaces of bottom and internal unconformit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Xujiahe formation developed from one to six members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east of Sichuan, which is composed of six relatively intact lithologic formations: one member is mainly a set of lake-tidal flat or bay deposits with barrier coasts, and the second ~ sixth member mainly consists of braided river delta deposits. Three and five of them are mainly fine and medium sandston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areas near the basin, such as Guangan and Longgang. But it reflects the general law of the gradual decrease of sandstones in continental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from the basin margin to the center of the basin.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盆地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与目标评价(编号:2011ZX05001-005)”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砂岩中自生绿泥石成分演化及其地质意义(编号:41402085)”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P53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猛;樊新胜;孟军;陈丽霞;单代伟;徐彤;;四川须家河组地层特性及其与牙齿接触的仿真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07年12期
2 苟宗海;;四川彭州市白鹿乡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8年03期
3 苟宗海;四川彭州市白鹿乡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8年03期
4 陈国民;刘全稳;徐剑良;胡海涛;张学才;;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6年01期
5 肖芝华;谢增业;李志生;马成华;;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J];地球化学;2008年03期
6 蒋裕强;葛忠伟;沈昭国;;五宝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构造-沉积体系[J];天然气技术;2009年01期
7 马晋文;尹太举;易小会;刘忠保;施振生;连丽霞;;须家河组多物源的沉积物理模型设计[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5期
8 勾宗海;四川天全芦山宝兴地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4期
9 李让彬;邹玉涛;段金宝;汪建辉;邓剑;;綦江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年03期
10 张鼐;田作基;吴胜华;毛光剑;脱奇;刘建宪;;川西须家河组储层成岩演化[J];岩石学报;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陈晓慧;姜照勇;董同武;;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含气性初探[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徐明华;刘定锦;朱敏;张华军;蒙杉;;三维纵波裂缝检测技术预测川西南部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姜在兴;;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高晓辉;陶士振;李伟;杨家静;;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晓辉;陶士振;;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7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陆廷清;黄勇;;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长林;桑宇;冉立;彭均亮;;四川盆地安岳须家河组储层岩石力学与地应力评价研究[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10 苏时才;陈杨;牟必鑫;;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评价与选区[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黎家盆;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周泽山;西南油气田须家河组——山川细流汇巨流[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记者 周泽山;须家河组储层成为四川天然气勘探新领域[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记者周泽山;须家河组规模效益开发瓜熟蒂落[N];中国石油报;2012年
5 记者 周泽山;四川油气田“聚焦”须家河组储层[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张学斌 帅利成;川东北须家河组首获工业气流[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记者 周泽山邋特约记者 李宽宇;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开发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周泽山 通讯员 李宽宇;广安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初判潜力较大[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李晖 陈介骄;加砂压裂在须家河组气藏取得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5年
10 周泽山 记者 杨晓;新“气王”勘探快马加鞭[N];四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娜;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刚;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物质分布规律与储层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林世国;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肖玲;川南须家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测井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华启;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7 尚长健;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D];浙江大学;2013年
8 盘昌林;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艳芳;川中龙女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英娇;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雨晴;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黄静;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梅华平;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千佛崖组沉积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陈开研;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郝强;川南地区须家河组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罗乃菲;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致密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晓春;安岳~简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叶艳;普光气田南部须家河组储层及裂缝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高拉凡;川中LNS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地震相-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锟;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681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8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