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双台子构造带沙三段层序格架内沉积特征及演化
本文选题:层序地层 切入点:沉积相 出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年01期
【摘要】:针对辽河坳陷双台子地区勘探程度低、物源类型多、沉积条件复杂等问题,以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相进行研究。通过岩心相标志分析,结合钻、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了研究区沙三段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技术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格架,将沙河街组三段划分为沙三下层序、沙三中层序和沙三上层序3个三级层序。沙三下层序和沙三中层序上升半旋回时期以大规模发育湖底扇为主;沙三中层序下降半旋回和沙三上层序时期北部发育扇三角洲,南部发育湖底扇。总体上,湖底扇呈现不断向凹陷中心迁移的特征,规模上呈现由小到大、再变小的沉积格局。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low exploration degree, many provenance types and complex sedimentary conditions in Shuangtaizi area of Liaohe depressio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ology theory of continental faulted lacustrine basin are taken as the guidance. The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core facies marker analysis, combined with drilling,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fan delta developed in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s identified. Using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ory and technical method,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is established, and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the third sequence of the lower layer of sand,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sedimentary facies types of sublacustrine fan and lacustrine facies. There are three third-order sequence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layers of the third sand. The upwelling semicycle of the lower and middle layers of the three layers of sand is dominated by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sublacustrine fan, and the descending semi-cycle of the sequence of the third middle layer of the s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n delta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upper sequence of the third sequence of the three layers of sand. The sublacustrine fan is developed in the south. On the whole, the sublacustrine fa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migration to the center of the sag, and a sedimentary pattern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then becoming smaller in scal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114203)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俊;樊太亮;刘慧盈;高志前;;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3期
2 于福生;董月霞;童亨茂;熊连桥;龙娴;;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纪变形特征及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1期
3 刘君荣;王晓文;赵忠新;张磊;李杰;路鹏飞;;南堡凹陷拾场次洼的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岩性油藏勘探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5期
4 李明刚;漆家福;童亨茂;于福生;王乃军;;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3期
5 张震;鲍志东;童亨茂;王勇;;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相及相模式[J];高校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6 王红亮;;“转换面”的概念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J];地学前缘;2008年02期
7 冉波,单俊峰,金科,李春峰,张菊香;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J];特种油气藏;2005年01期
8 张金亮,杨子成,司学强;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相及演化[J];西北地质;2004年04期
9 李军生;新开、双台子地区断层封闭性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1年05期
10 鞠俊成,张凤莲,喻国凡,于天才;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部沙三段储层沉积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清波;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满欣欣;王红亮;单俊峰;;辽河坳陷双台子构造带沙三段层序格架内沉积特征及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年01期
2 刘慧盈;高志前;吴俊;张超前;;扇三角洲前缘单一河道砂体识别与定量表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1期
3 周启龙;;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相及演化[J];化工管理;2017年01期
4 孙雨;邓明;于利民;王永兴;闫百泉;赵慧;;基于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的沉积微相特征与演化分析——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Ⅰ砂组为例[J];河南科学;2016年12期
5 王时林;张博明;乔海波;赵晓东;李亮;;马头营凸起馆陶组低幅度构造油藏精细评价[J];特种油气藏;2017年01期
6 肖竣文;辛仁臣;;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二段至姚一段四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分布[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7 池慧;;地震资料振幅特征识别储层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6年10期
8 宋志慧;王居峰;王红军;刘海涛;张新顺;王纯;马玉亮;刘媛媛;;辽河海南洼陷沙一二段地震相精细研究[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9 荆铁亚;王金意;毛俊莉;钟学彬;张健;;断陷湖盆页岩油形成的地质要素匹配:以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6年05期
10 汪少勇;李建忠;王社教;郑民;吴晓智;;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油气资源结构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延防;许辰璐;付广;刘乃瑜;崔守凯;庞磊;;南堡凹陷中浅层盖-断组合控油模式及有利含油层位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1期
2 童亨茂;赵宝银;曹哲;刘国玺;顿小妹;赵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构造解析[J];地质学报;2013年11期
3 孙永河;赵博;董月霞;郑晓凤;胡明;;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4期
4 漆家福;李晓光;于福生;于天才;;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构造变形及“郯庐断裂带”的表现[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8期
5 田世存;刘国臣;汤磊;陈辉;孙君书;;南苏门答腊盆地B区块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成藏带[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1期
6 杨勇;雷卞军;冯永玖;孟X;陈波;叶武;;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及邻区山西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煤沉积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1期
7 黄曼宁;董月霞;庞雄奇;郝海江;郭继刚;;南堡凹陷构造型油气藏分布主控因素及预测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5期
8 张翠梅;刘晓峰;;南堡凹陷边界断层及成盆机制[J];石油学报;2012年04期
9 陈维涛;杜家元;龙更生;陈淑慧;李小平;张尚锋;张昌民;;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珠江组控砂机制及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3期
10 郭涛;王军;石文龙;郑敬贵;王保全;徐春强;;辽西低凸起中南段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及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敬哲;;下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区域地质构造浅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2 陈践发,妥进才,李春园,陈振岩,张占文,朴明植;辽河坳陷天然气中汞的成因及地球化学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1期
3 张春明,梅博文,金迪威,朴明植;辽河坳陷冷东地区油气的聚集与混合[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3期
4 危宇宁;贺萍;王青春;;辽河坳陷欢2-14-16区块大凌河油层沉积特征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01期
5 戴鸿鸣,黄清德,王海清,孙洪斌,马常星,李明阁,潘秀林;辽河坳陷海南8井油层地球化学检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5期
6 王守刚,曹君,吕俊,刘伟;辽河坳陷火山岩油藏勘探压裂配套技术与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05年04期
7 王光明;;辽河坳陷牛心坨洼陷断裂构造与油气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09年02期
8 韩国生;李双龙;张继德;支丽菊;周艳红;孟祥文;;气测录井在辽河坳陷非常规储集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0年04期
9 支丽菊;;提高辽河外围盆地气测解释符合率的探索与实践[J];录井工程;2011年02期
10 黄雨蕊,许忠淮,俞言祥,高阿甲;下辽河坳陷现代应力场特征[J];中国地震;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琳;赵驰;;辽河坳陷牛心坨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孟元林;黄文彪;肖丽华;刘德来;牛嘉玉;殷秀兰;孙洪斌;高建军;;辽河坳陷西部斜坡带南段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陈振岩;;辽河坳陷潜山内幕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军;“632”工程将打开辽河坳陷油藏迷宫[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记者 杨明;思维创新引领勘探创新[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通讯员 郑水平;辽河油田于103井获高产油气流[N];中国石油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赫志兵;辽河坳陷兴马潜山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单俊峰;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君伟;辽河坳陷雷家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D];长江大学;2015年
2 王瑞;辽河坳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王琦;辽河坳陷清水洼陷沙三段沉积特征与有利区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李伟;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马19井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田涛;辽河坳陷地质结构与油气富集差异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6 刘会纺;辽河坳陷西斜坡中南部大凌河油层沉积相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7 李理;辽河坳陷变质岩内幕油气藏成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8 刘文慧;辽河坳陷欢喜岭油田南部沙三段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9 谷万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杜家台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10 张福功;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马潜山储层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686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8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