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建模及方位各向异性地震响应研究
本文选题:页岩 切入点:岩石物理模型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非常规油气资源中页岩气作为常规油气资源替代能源的潜力巨大。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页岩作为储集层,其相关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页岩气储层识别和评价的核心是地球物理技术。岩石物理建模和地震正演模拟是地球物理技术的研究基础,鉴于页岩微观物性的复杂性,以及宏观弹性和地震响应的强各向异性,其相关研究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据此,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页岩储层的地震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建模,以及与模型相匹配的地震正演方法。考虑到页岩的固有VTI各向异性,以及VTI背景下发育的高角度裂缝,所以页岩储层一般至少表现为正交各向异性。本文设计了一个页岩地震尺度的岩石物理模型的建模流程,并在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的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实际。模型基于岩石物理模型混合方法和尺度提升方法而建立,可用来描述页岩由于其固有各向异性,层状结构和裂缝引起的各向异性等共同作用下在地震尺度下表现出的方位各向异性。本文建模过程中关于页岩微观尺度特征采用了岩石物理实验的结果作为假设的页岩固有各向异性表现。固有各向异性为VTI的页岩通过Backus平均提升尺度后作为背景介质,通过线性滑移理论加入垂直裂缝,获得等效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模型,再通过广义Backus平均来获得地震尺度的页岩岩石物理模型。该流程对页岩的地震岩石物理建模具有普适性。为了进行AVAZ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与模型相适应的正演模拟方法。传统AVO的理论基础是Zoeppritz方程和其线性化的近似方程。AVO技术的拓展是考虑方位各向异性的AVAZ技术,现在技术中常用的是适用于HTI介质的Rüger近似式,以及Vavry?uk和P?en?ík适用于一般各向异性介质的近似式。以上近似式适用的是单一界面模型,而实际上储层是一系列薄层的叠加,地震波在其中的传播会对储层底界面反射波AVAZ特征造成很大的影响。Schoenberg和Protázio将Zoeppritz方程推广到各向异性,提出了与有限厚度储层模型相适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看作对各向异性反射率法算法框架的简化。本文在各向异性反射率法的算法框架下,结合Schoenberg和Protázio方法中的运算思路,设计一种简化的反射率法,以此来研究地震反射波的特征。这种算法可以看作叠前AVAZ正演方法。简化的反射率法能计算各向异性层状介质各界面的反射波振幅随入射角和方位角的变化。算法植根于各向异性反射率法因而精确和稳健,在计算过程中对于传播效应(反射,透射,转换波,多次波,调谐效应)等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考虑也更符合实际。理论模型的试算以及和近似式方法的对比对此进行了验证。地震尺度的页岩岩石物理模型的方位各向异性地震响应还体现了上覆各向异性层的影响作用。这种现象也显示了使用反射率法的必要性。简化的反射率法还可以作为考虑储层的各向异性频变衰减属性的叠前波形反演中的正演基础。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shale is used as reservoir . The core of shale gas reservoi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is geophysical technology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4;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页岩气开发:唤醒沉睡“宝藏”[J];经济视角(上);2008年10期
2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3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4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5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6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7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8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9 钱伯章;朱建芳;;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天然气技术;2010年02期
10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林刚;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已实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3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潘磊;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地质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余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朱炳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韩淑乔;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生烃及含气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9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691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9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