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动静作用破岩与动态裂纹扩展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爆生气体 切入点:爆炸应力波 出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岩石的爆破理论包括两部分:一是爆炸应力波的动态作用,二是爆生气体的准静态作用。目前我们认为岩石的爆炸破岩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在不同的爆破参数和装药条件下两者各自的作用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在研究岩石爆破破岩机理时必须同时考虑到两者对岩石破碎的不同贡献,提高精细化控制爆破效果,深化爆破理论。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单独分别对爆炸应力波的动作用和爆生气体的准静态作用进行试验研究,同时结合DLSM数值模拟,对动态裂纹的扩展过程进行分析。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NSCB测试方法,利用霍普金森杆试验系统,同时结合高速摄影、DLSM数值分析、SEM电镜扫描、P波波速测量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砂岩等几种典型岩石类材料的在常规及特殊状态下的动态断裂韧度,发现: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断裂韧度表现出明显的加载率依赖性,随着加载率的增大,岩石的动态断裂韧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试验中发现,相同加载率的条件下,花岗岩的断裂韧度最高,煤的断裂韧度最低,砂岩和泥岩较为接近,有机玻璃的断裂韧度低于3种岩石但高于煤。DLSM数值分析也得到与试验类似的结果,但加载面对测试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理想的线性加载并不适用于岩石类材料动态断裂韧度测试研究,自由面加载和5mm面加载时的数值计算结果能够与试验较好的吻合。同时,底端支座的约束条件也会对测试产生影响。高温处理后砂岩的断裂韧度测试中发现,在同一个热处理温度时,断裂韧度随加载率的变化成线性增加的趋势。特别的,加载率较低时,各个热处理温度时的断裂韧度值较为接近,但加载率较高时,断裂韧度值则有较大差别,断裂韧度-加载率曲线的斜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含层理煤的动态断裂韧度测试发现,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大,“动态断裂韧度”有减小的趋势,但并不是呈线性递减的关系。天然的层理结构分布并不均匀,其赋存状态及其矿物构成不一,这些都会对测试结果带来影响。2.利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方法(DLDC),进行了不同装药结构切缝药包爆破试验,揭示切缝药包不耦合装药爆破爆生气体准静态作用机理,同时利用显式动力分析程序LS-DYNA模拟切缝药包爆炸以及初始裂纹形成的早期过程,并对不耦合系数与爆破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不耦合系数对爆生裂纹扩展有显著的影响。不耦合系数α1为1.67时,主裂纹扩展长度和裂纹数目最佳。爆炸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对裂纹的扩展产生了影响。不耦合装药使得应力波的幅值降低,爆生气体的准静态作用加强。在以橡皮泥为介质的试验中,应力强度因子和速度的变化幅度较小。橡皮泥介质作为炸药爆炸产物与炮孔壁间的缓冲层,使得能量传递增加,应力波的作用时间延长,爆炸的作用范围加大。次裂纹尖端的动态能量释放率数值整体上小于两条主裂纹。能量沿切缝药包壁的切缝方向优先释放,促使炮孔切缝方向的径向裂纹受到强烈的拉应力而快速扩展,从而抑制非切缝方向裂纹的扩展。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空气不耦合装药时,在固体介质中产生的高强压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时,就会在炮孔壁上形成粉碎区,其面积虽小,但耗能很大。为了避免粉碎区的形成,使爆炸产生的能量更多的用于切缝方向裂纹的扩展,从改善定向断裂爆破效果的角度出发,得出空气不耦合装药系数约为1.67,这与试验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3.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动、静作用分离装置”,对堵塞炮孔和敞开炮孔爆破水泥砂浆试验所获应变波进行了波形特征分析和基于能量的时频分析,发现:切缝药包动作用破岩过程中,与炮孔等距的测点处,切缝方向的应变峰值最大,非切缝方向次之,135°方向再次之,45°方向最小,最大应变率的变化趋势亦是如此,且爆炸近区的测点处有明显的残余应变。切缝药包爆破动、静作用对比发现,切缝方向上随着比例距离的增大,应变峰值和最大应变率逐渐递减,且相同比例距离处堵塞炮孔爆破的应变峰值要高于敞开炮孔。普通装药爆破,堵塞炮孔试验时测得的拉应变峰值和压应变峰值与敞开炮孔时的相应数值近似呈2倍关系。切缝药包动作用破岩试验中,与爆源的距离相同的测点处,出现了相似的低频频段,集中在292.8-448hz。各个测点与切缝所成角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力波的传播,导致高频频段的分布不均。切缝药包动、静作用对比试验中,随着比例距离的增大,频带逐渐集中,堵塞炮孔时测点的振动频率明显高于敞开炮孔。在普通装药爆破动、静作用对比试验中,测点的频带分布特征相似,没有突兀的低频频段和高频频段,说明普通装药爆破对频带分布影响不大。4.利用焦散线试验和dlsm数值分析,研究动、静联合作用双孔爆破孔间裂纹贯穿机理。发现:双孔同时爆破时,孔间贯穿裂纹尖端并未直接相遇,而是一上一下,相遇后继续扩展,并向异方的已有的裂纹方向移近。动态应力强度因子ki从初始值迅速减小,然后ki的数值经过反复振荡后,又逐渐增大,并达到第二个峰值,之后开始减小。裂纹扩展的过程中kii基本都小于ki。贯穿裂纹ai、bi尖端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大于外侧裂纹ao、bo。裂纹扩展速度v和加速度a均呈现波浪起伏式的涨落变化,应力波以及由界面反射回的拉伸波在裂纹尖端散射、绕射,对裂纹扩展产生了影响。速度和加速度的峰值交替出现,加速度首先达到峰值,然后速度再达到峰值。动态能量释放率由最大值迅速减小,振荡变化后第二次达到峰值,又逐渐减小。切槽及装药结构会对双孔间裂纹贯穿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与切槽炮孔相比,自未切槽的炮孔处产生的裂纹长度较短,扩展速度较低,裂尖的应力强度较小。含缺陷介质的试件被爆后,爆生主裂纹止于预制裂纹断面处而没有相互交汇贯通,表明缺陷对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DLSM数值分析表明,加载速率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压碎区域和径向拉伸裂隙区,当爆炸应力波峰值超过介质动态抗压强度,紧邻爆破孔周围出现压碎区域。在压碎区域由于较高的能量耗散率,颗粒出现破坏。在压碎区域形成后会有径向裂隙的形成。不同炮孔间距的同段爆破形成的破坏区域不同。5.动态荷载下缺陷介质裂纹扩展机理,在焦散线试验中,主裂纹尖端的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振荡增大至峰值又减小,然后增大至最大值时主裂纹起裂。次裂纹起裂前,KI振荡变化,起裂后迅速增大后振荡减小。随着预制裂纹倾斜角度的不断增大,主裂纹的运动轨迹越来越偏离竖直方向而变得弯曲,而贯穿整个试件的次裂纹的运动轨迹变得越来越平直,此次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强度峰值随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主裂纹起裂后,速度迅速减小。次裂纹扩展速度先增大后震荡减小,与KI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DLSM模拟结果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试件中的裂纹首先开始于底部缺口的前端,随后逐渐扩展至预制缺陷处,然后从预制缺陷的一端起裂,将整个试件贯穿分成两半。预制缺陷的倾斜角度变化对初始主裂纹的扩展影响不大。对于次裂纹的扩展速率,有随预制缺陷倾斜角度增大而减小的变化特征,但水平预制缺陷时次裂纹的扩展速率远高于倾斜缺陷。预制缺陷的存在,改变了应力波在试件中的传播路径。冲击荷载下支座约束对裂纹的扩展速率影响并不大,只是在“两个支座完全X方向光滑,Y方向约束”时次裂纹起裂时间相对较早,且扩展速率较大。非均匀性的模拟中主、次裂纹的扩展速度呈“高-低-高”振荡性变化,且杂质的密度越大这种振荡性越明显。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dynamic fracture toughness of some typical rock materials such as sandston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 It is found that 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rock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loading rate increases , and 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rock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al .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dynamic energy release rate of the crack tip is less than that of two main crack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value of strain peak and the maximum strain rat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pen gun holes . The results of DLSM numerical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propagation path of the crack tip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rack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艺;椭圆形裂纹扩展问题中一个变换式的证明[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2 牛庠均;非线性裂纹扩展分析(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3 周斌生,汤晓英,王正东,吴东棣;高温蠕变裂纹扩展参量Q~*(t)及其应用[J];材料工程;2003年10期
4 王水林,冯夏庭,葛修润;高阶流形方法模拟裂纹扩展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4期
5 黄凯珠;黄明利;焦明若;唐春安;;三维表面裂纹扩展特征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1期
6 鲍蕊;董彦民;张建宇;费斌军;;腐蚀条件下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及模型[J];航空材料学报;2006年06期
7 薛鸿祥;唐文勇;张圣坤;;近门槛区裂纹扩展曲面族的优化构建[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3期
8 李有堂;赵学才;郑双丽;;求解裂纹扩展参数的最简回归[J];甘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张敦福;李术才;;修正的拉应力裂纹扩展准则及裂隙水压对裂纹扩展的影响[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唐慧云;董羽蕙;苏利勋;;应用无网格法对单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存法;;磁场对软磁铁介质内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姜燕;乐金朝;;沥青路面Ⅰ型裂纹扩展的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常亮明;;田湾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2#焊缝的假定裂纹扩展计算[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瑞;陈章华;班怀国;;裂纹扩展的无网格有限元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绍伦;;关于裂纹扩展路径问题的研究[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唐旭海;郑超;张建海;;多边形有限元法模拟裂纹扩展[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7 余天堂;李海杰;任青文;;裂纹扩展数值模拟影响因素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8 刘文光;陈国平;;含裂纹平板的振动特性及裂纹扩展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9 祁涛;;管道内表面非中心裂纹扩展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周磊;郭雅芳;;金属镁中沿晶裂纹扩展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访;岩石破裂过程的扩展有限元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邓国坚;微尺度下疲劳小裂纹扩展特性的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雁冰;爆炸的动静作用破岩与动态裂纹扩展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吴建国;裂纹扩展与损伤演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邱宝象;基于连续累积损伤的疲劳启裂和裂纹扩展的统一模型[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周绍青;工程断裂中的T应力及其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7 黄小光;腐蚀疲劳点蚀演化与裂纹扩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慧芳;裂纹扩展机理研究及管板开裂的数值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9 温建锋;基于应变的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在蠕变裂纹扩展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敦福;无网格GALERKIN方法及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彩霞;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裂纹扩展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帆;船海结构物疲劳热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及其扩展路径预报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赵莉莉;喷丸残余应力对裂纹扩展疲劳寿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玉涛;含内部裂纹Q345钢在单轴拉伸作用下的破坏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乔龙;低强度地震波和不同低温下管道裂纹扩展的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洪圆;Ⅰ+Ⅱ复合型裂纹在TA2中的转型扩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陈白斌;基于扩展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混凝土结构裂纹扩展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暴艳利;基于多边形比例边界有限元的重力坝地震断裂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曹然;复合材料多瓣易碎盖设计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10 吕毅;梯度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7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9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