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通南巴背斜中三叠世以来构造变形时间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本文选题:通南巴背斜 切入点:生长地层 出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7年03期
【摘要】:通南巴背斜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三叠世以来经历多期构造挤压与叠加作用,其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米仓山构造带由北西向南东冲断挤压作用的控制以及大巴山构造带由北东向南西构造叠加的影响,因此,厘定通南巴背斜的构造活动时间可以有效约束米仓山中三叠世以来陆内变形时间,亦对区域构造变形时序以及米仓山基底冲断变形特征有指示意义。本文以两条地质剖面为基础,刻画出背斜南翼中-上侏罗统旋转生长地层特征,表明地层发生褶皱的启动时间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并且通过长剖面解释,认为米仓山基底发育楔入冲断构造,楔端点位移沿前震旦系滑脱层向盆地扩展传递导致了通南巴背斜NE向构造的形成。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模拟显示,通南巴背斜分别于晚白垩世早期(95~90 Ma)和新生代中晚期(~24 Ma)开始快速隆升剥蚀,隆升速率分别为0.06~0.085 mm/a和0.133 mm/a左右。通过汇总区域低温热年代学样品点,分区建立构造变形时空序列,得出川东北地区在中-晚侏罗世、白垩纪以及始新世-中新世分别发生一次米仓山由北向南的构造扩展以及大巴山由北东向南西的构造叠加作用。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wo geological profiles ,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faults in the south - middle Jurassic period of the Middle Jurassic and the tectonic superimposition of the Dabashan tectonic belt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of the Middle Jurassic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990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8-001)联合资助
【分类号】:P534.51;P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靖宇;秦启荣;苏培东;;通南巴构造带裂缝成因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9年01期
2 张国轶;;通南巴地区鲕滩储层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13年06期
3 陈振林,罗开平,陈晓;通南巴构造石炭系分布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年03期
4 郎咸国;秦启荣;白立业;;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飞三段储层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6期
5 李睿;厚东琳;;川东北通南巴地区飞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甘肃科技;2011年09期
6 祁林;;用卫星遥感对通南巴油气地质特征的研究[J];遥感信息;1990年01期
7 张元春;邹华耀;李平平;匡大庆;;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裂缝储层的形成与天然气充注[J];科技导报;2010年15期
8 姜复东;苏培东;秦启荣;;通南巴地区主要构造成因模式探讨[J];断块油气田;2008年03期
9 姜必庆,陈高;通南巴地区灰岩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10 段新国;李英;李忠权;王洪辉;李仲东;李德敏;胡永章;;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成因机制探讨[J];沉积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孝祥 张学斌;河坝1井试获高产天然气流[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记者 张学斌;川东北通南巴区块喜获高产工业气流[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明泉 郭望;天然气点燃巴中发展希望[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记者 王孝祥 通讯员 尹德灿 庞玉梅 黄勇 曹荣;勘探南方通南巴和元坝工区抗击特大山洪[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王孝祥邋张学斌;川东北勘探主战场向元坝和通南巴转移[N];中国石化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龙博;通南巴背斜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三维构造复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雷炜;通南巴地区气藏地质特征及完井管柱优化研究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7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0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