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一种基于TIN-CPG混合空间数据模型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04 19:22

  本文选题:不规则三角网(TIN) 切入点:角点网格(CPG) 出处:《岩土力学》2017年04期


【摘要】: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是实现地质体真三维可视化分析的难题之一。提出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和角点网格(CPG)的混合空间数据模型来构建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方法。首先建立基于TIN的构造-地层格架三维地质模型,然后进行TIN面元模型到CPG体元模型的转换,将基于TIN的构造-地层格架模型转换为基于CPG的精细网格体元地质模型,从而实现"表达上"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在转换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地层序列的定义,然后对空间格网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计算格网中各个单元格的空间坐标和各个网格的有效性,并将计算结果存储为GRDECL格式文件,最后通过QuantyView3D系统读取该文件实现精细地质属性模型的展示。利用该方法对沿海某城市一个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水文地质模型的构建,验证了其方法的可行性。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fin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is one of the difficult problems to realize the true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geological body.A hybrid spatial data model based on irregular triangulation (tin) and corner grid (CPG)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3D fine geological model.Firstly,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of tectonic-stratigraphic framework based on TIN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IN element model to CPG volume element model is carried out, and the structure-stratigraphic framework model based on TIN is transformed into a fine grid unit geological model based on CPG.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xpression of fin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construction.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should be defined first, then the spatial grid should be divided, and then the spatial coordinates of each cell in the grid and the validity of each grid should be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 should be stored as a GRDECL format file.Finally, the fine geological attribute model is displayed by reading the file through QuantyView3D system.The method is used to construct a fine hydrogeological model for a key area of a coastal c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o.2008AA121602)~~
【分类号】:P6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唐丙寅;吴冲龙;李新川;陈麒玉;慕洪涛;;一种基于钻孔地质数据的快速递进三维地质建模方法[J];岩土力学;2015年12期

2 王威;肖云;葛修润;王水林;;基于网格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4期

3 韩峻;施法中;吴胜和;范峥;;基于格架模型的角点网格生成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04期

4 熊祖强;贺怀建;夏艳华;;基于TIN的三维地层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9期

5 吴冲龙;毛小平;田宜平;翁正平;何珍文;李绍虎;李星;张志庭;;三维数字盆地构造-地层格架模拟技术[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4期

6 李清泉,李德仁;三维空间数据模型集成的概念框架研究[J];测绘学报;1998年04期

7 李德仁,李清泉;一种三维GIS混合数据结构研究[J];测绘学报;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晓琳;杨博;;基于pillar grid三维地质体表面模型提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年11期

2 唐丙寅;吴冲龙;李新川;;一种基于TIN-CPG混合空间数据模型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J];岩土力学;2017年04期

3 王志文;;体控建模技术在水平井设计及地质导向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6年06期

4 李兆亮;潘懋;韩大匡;刘文岭;胡水清;刘培刚;颜玫;;三维构造建模技术[J];地球科学;2016年12期

5 程超杰;项伟;王菁莪;黄伟;李岚星;;复杂不连续层间剪切带三维可视化及模型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6年06期

6 周为喜;陈玉华;杨永国;罗金辉;;基于角点网格的煤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5期

7 吴长彬;喻仙;丁远;周鑫鑫;马冰卿;;采用三维凸壳剖分的不动产单元空间建模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6年10期

8 刘亮明;曹伟;;铜官山矿田深部构造的三维计算模拟及其找矿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年05期

9 杨成杰;姚志宏;杨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地上下一体化三维建模[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4期

10 陈麒玉;刘刚;吴冲龙;李新川;张志庭;;城市地质调查中知识驱动的多尺度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珍文;吴冲龙;刘刚;田宜平;张夏林;翁正平;;地质空间认知与多维动态建模结构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6期

2 刘刚;翁正平;毛小平;张夏林;杨成杰;;基于三维数字地质模型的地质空间动态剪切分析技术[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6期

3 吴冲龙;翁正平;刘刚;何珍文;张志庭;李新川;;论中国“玻璃国土”建设[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6期

4 夏艳华;白世伟;;三维地层建模钻孔数据预处理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4期

5 吴冲龙;何珍文;翁正平;刘军旗;;地质数据三维可视化的属性、分类和关键技术[J];地质通报;2011年05期

6 杨成杰;吴冲龙;翁正平;张夏林;;矢量剪切技术在地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郭艳军;潘懋;王U,

本文编号:1711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11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9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