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东濮凹陷北部盐湖相原油特征与成因

发布时间:2018-04-05 06:06

  本文选题:东濮凹陷 切入点:盐湖相 出处:《现代地质》2017年04期


【摘要】:东濮凹陷盐湖相油气成因与成藏机理研究薄弱。采用色谱/质谱(GC/MS)等常规技术,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技术,对东濮凹陷北部文明寨、卫城地区油气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解剖。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具有植烷对姥鲛烷优势显著、伽马蜡烷富集、升藿烷"翘尾"、甾烷异构化程度较低等咸水、盐湖相原油的典型特征。原油还具有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呈低碳重、高碳轻、近两段式分布的特征,与柴达木盐湖相原油有所差异。原油中检测到丰富的S_1、S_2、O_1S_1、N_1、O1、O_2、O_3等芳构化程度较低的NSO化合物,其与该区低熟油的形成关系密切。油-油、油-岩详细对比表明,东濮凹陷北部原油主要来自埋深超过3 000 m的沙三—沙四段烃源岩、存在不同成熟度原油混合聚集现象。研究结果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Abstract]:The study of oil and gas genesis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 of salt lake facies in Dongpu depression is weak.By using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GC / MS,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and single hydrocarbon carbon isotope technique, the oil and ga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genesis in Wenzhai and Wei Cheng area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Dongpu depression were disse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oil in this area ha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hytane on pristane, gamma-alkane enrichment, hopane "curling tail", low isomerization degree of sterane and salt lake phase crude oil.The crude oil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arbon weight, high carbon and light carbon distribu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Qaidam salt lake crude oil.In crude oil, abundant NSO compounds with lower degree of aromatization, such as S _ S _ 1 / S _ 2T _ O _ (1) S _ (1) S _ (1) S _ (1) O _ (1) O _ (1) O _ (2) O _ (3) have been detected,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low-mature oil in this area.The detailed comparison of oil-oil and oil-rock shows that the crude oil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Dongpu depression mainly comes from the source rock of Sha-3-Sha 4 member with a buried depth of more than 3,000 m, and there is a mixed accumulation of crude oil with different maturity.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6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3055,4147304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成,范西彦,段昕婷,林燕,田江勇;东濮凹陷勘探开发中新技术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1年03期

2 胥菊珍,王世坤,黄俊峰,高渐珍;东濮凹陷构造样式及其演化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5期

3 贾斌峰;王恒飞;杜汶哲;;东濮凹陷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8期

4 任来义,林桂芳,赵志清,王兴武;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的海侵(泛)事件[J];古生物学报;2000年04期

5 李林强,金晓辉,林壬子;东濮凹陷二氧化碳生成模拟试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雷利安;段爱丽;;断裂构造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以东濮凹陷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1期

7 郭高潮;;东濮凹陷黄河南桥新唐构造精细研究新认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8期

8 靳广兴;魏丽红;张东霞;;东濮凹陷成藏史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1期

9 高红灿;郑荣才;陈发亮;朱登峰;刘显英;;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特征[J];中国地质;2011年02期

10 王萍霞;刘渝娟;蔡德燕;;东濮凹陷西斜坡勘探挖潜思路及做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道轩;王德仁;李忠;宋海明;;东濮凹陷深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储层物性特征[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李忠;费卫红;;东濮凹陷高压振荡流体与储层成岩作用[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3 刘永泉;赵景珍;;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应力场的探讨[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4 左银辉;张云献;胡杰;陈梅;黄馨瑶;;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地热:从地表到深部论文集[C];2014年

5 刘秋生;龚奇;;东濮凹陷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6 纪友亮;王金友;张立强;;东濮凹陷沙三段高频湖平面变化及低位砂体预测[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纪友亮;;东濮凹陷沙三段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岩性油气藏研究[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李健;苏玉山;谈玉明;王生朗;武晓玲;吴莉芝;;东濮凹陷深层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9 贾存善;饶丹;邱蕴玉;;东濮凹陷马厂构造深层混源气藏气源探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彭勇民;黄捍东;边树涛;罗群;李群;刘敬强;;东濮凹陷文138断块沙二下亚段层序地层[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洋 张国军 朱华;东濮凹陷地震勘探新项目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记者 仇国强 通讯员 王海洋;东濮凹陷深层勘探获得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记者 李忠良 仇国强;中原油田落实探明储量1200多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4 徐二社;泌阳和东濮凹陷成烃成藏定量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记者 仇国强;石油专家为中原油田把脉[N];中国石化报;2000年

6 记者 吴宝英;中原再奏“金琵琶”最强音[N];中国石化报;2002年

7 于金峰;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发现有利圈闭[N];中国石化报;2005年

8 记者 仇国强;中原油田落实探明储量835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记者 仇国强 通讯员 王海洋;中原油田年产原油逾300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记者 吴宝英;新世纪发展的新篇章[N];中国石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富康;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展布及岩性圈闭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靳广兴;东濮凹陷北部成藏动力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李继东;东濮凹陷构造特征与断块群成藏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陈发亮;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油气成藏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5 常振恒;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刘剑平;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变换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慕小水;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含盐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屈红军;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含盐层系沉积层序与油气聚集规律[D];西北大学;2003年

9 冯建辉;东濮凹陷杜桥白深层油气特征及成藏历史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10 魏福军;东濮凹陷刘庄地区ES_2~下段层序地层及相控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克成;东濮凹陷北部沙河街组温压场与油气相态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隋筱锐;东濮凹陷濮卫地区中深层有效性储层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石雪峰;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及重点层位有利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尹彦龙;东濮凹陷沙三—沙四段有效性储层发育与盐膏岩分布的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付菊;东濮凹陷沙三下古地理背景及沉积相展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任来义;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生物地层及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王波;东濮凹陷卫城地区沙河街组油气目标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陶利萍;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武晓玲;东濮凹陷深层凝析气藏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李令喜;东濮凹陷河岸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1713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13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0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